所谓“财政精神”,是财政人在理财治政的工作和事业中所秉承的基本思想、核心理念和价值信仰,所展现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所依赖的灵魂根基、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既是对既往的提炼和升华,更是对将来的指引和昭示。纵览我国不同时期财政经济发展历史,通观现代公共财经理论学说,结合自身对财政工作的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将财政精神概括为“俭约、精实、公廉、创新”。其中,俭约是原则,精实是标准,公廉是底线,创新是动力。这也在逻辑上系统地回答了财政工作为谁理财、如何理财;财政人要做什么样的事、当什么样的人;财政事业要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等问题。
俭约——千百年来奉行的治政理财基本原则,具有显著的财政行业特征。勤俭节约、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等观念是千百年来治政理财所奉的基本原则,是当政者珍惜民力、以民为本、敬民恤民等仁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还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将来,勤俭节约永远是我们当家理财的最重要精神法宝和基本价值理念。如何做到俭约?一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像“用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一样“锱铢必较”,珍惜财政资金,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腾挪出更大的财力空间。二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财政资金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将钱花在刀刃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杜绝将资金资源挥霍于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三要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使财政资金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将俭约精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在建设有限政府、廉价政府、廉洁政府的过程中,进一步赢得民心、取信于民,提升民众对党委政府的认同感。
精实——财政工作的核心标准,财政人标志性的身份符号。“精”有六层涵义:一是做人精诚,对党忠诚,待人以诚,领导班子更要精诚团结。二是业务精通,业务工作要拿得起,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形成专家权威,打造“拳头产品”。三是管理精细,财政工作涉及的都是真金白银,一个数字、一个小数点都必须精准无误、毫厘不爽,出政策、建体制、分配资金、管理项目都要精打细算、精心谋划。四是服务精心,把服务对象视作“上帝”,把群众需求当做第一信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以良好的服务赢得口碑、树立形象。五是打造精品,要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亮出财政部门“金名片”。六是队伍精干,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建设专家型、精英型干部队伍。“实”是财政人最基本、最重要、最明显的作风态度和职业精神。财政的工作对象是敏感的“钱”,当家理财必须脚踏实地、谨慎细致,来不得半点虚浮。实现财政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做实工作,带实队伍。对财政干部而言就是要报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正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创新——财政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彰显。回顾30年来我国财政改革进程,从“分灶吃饭”到“分级包干”再到“分税制”;从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到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再到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无处不闪烁着改革创新的光芒。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关键期,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扎实稳妥地推进。在这样一个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改革大时代中,财政作为庶政之母,更要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坚持用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统揽财政工作,不断创新理念思路方法和体制机制制度,力争使财政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财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