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全省开展了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工作。财政厅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量化千分制考评办法,举办大规模业务培训,大力支持乡镇财政所(分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百乡联系点工作制度,健全激励考评奖励机制,在全省营造创先争优、真抓实干的创建氛围,全面推进了乡镇财政组织机构、业务工作、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规范化创建。
一、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理顺乡镇财政所(分局)管理体制,全面完成乡镇财政所(分局)垂直管理和归口管理工作。明确“完善预算管理、支持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四大职能,进一步梳理17项乡镇财政业务,突出资金监管和为民服务两项重点任务。各地积极争取支持、相互学习交流,在人口或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乡镇设立乡镇财政分局。目前,全省设立乡镇财政分局200个(副科级152个),仅2011年就新设立79个。健全人员管理和交流机制,解决乡镇财政人员普遍关心的身份和工资待遇问题,仅2011年转为公务员身份或参公管理的就有661人。同时,充实乡镇财政所(分局)力量并建立人员交流机制,2011年新招录258人,交流乡镇财政干部384人次,优化了年龄结构,激发了工作热情。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省及各市县制定乡镇财政干部培训方案,建立完善三年轮训制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2010年和2011年各地开展的乡镇财政业务培训累计达1043班次、28854人次,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及证书培训就达379班次、8006人次,人员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二、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显著改善
加大资金投入。2009—2011年,省财政下拨补助资金33640万元,支持乡镇财政所(分局)办公用房建设,各地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已投入2.2亿多元,目前,875个新建和改扩建办公用房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407项改扩建工作正在抓紧有序推进,乡镇财政所(分局)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完善服务功能。围绕“节俭实用、方便群众、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功能设施,除设有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满足工作需要外,每个财政所都设有不少于5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开设宣传橱窗、服务窗口和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受理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公用房综合利用率和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各地投入配套资金为乡镇财政所(分局)配置和更新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打印机、档案柜、电子显示屏等办公设备,现代化和信息化办公手段普及运用,有条件的地方还配备了交通工具,乡镇财政所(分局)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内部管理更加规范
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机制逐步建立
强化分类监管。面对资金量日益增加和社会高度关注的强农惠农、民生工程资金,乡镇财政承担着艰巨的监管任务。安徽财政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把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实行分类监管。深化“乡财县管”改革,切实加强乡镇财政预算资金监管;把握立项申报、勘察认定、竣工验收、资金报账等关键环节,对本级财政安排的项目实行全程监管,对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做好委托监管,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全面推行“阳光村务工程”,80%的乡镇财政所(分局)直接承担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加强项目申报审批、实施、考核验收和档案管理各环节的基础管理,切实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全面建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绿色通道,完善“职责明晰化、操作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监管常态化”管理发放体系,开展“惠民直达工程”试点,切实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
抓点促面示范带动。每个县市区各1个、全省共选择100个乡镇财政所(分局)作为省市工作联系点,其中3个乡镇财政所为中央财政直接联系点,建立联系点定期报告制和年度淘汰制。省市财政部门明确联系任务和职责,强化督促指导,组织培训和交流观摩,两年省财政下拨工作经费700万元,安庆、黄山、淮北等市建立相应考评激励制度,通过物质支持、精神鼓励、智力支持等方式,指导联系点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积极探索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新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着力构建监管平台。2011年,省财政厅组织研究开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系统”,并在岳西县所有乡镇试运行,搭建县、乡两级财政项目类资金监管平台,将上级财政和乡镇本级财政在本乡镇实施的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纳入监管平台。通过监管平台传输财政资金使用信息,反馈乡镇财政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项目档案和项目监督档案,做到事过留痕,着力解决县乡财政之间、县级项目主管部门与乡镇财政之间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共享、资金难监管等问题。
五、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为民服务平台全面开通。乡镇财政增强服务意识,在为政府、单位和企业加强服务的同时,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广大农民采取细致周到的服务措施,在乡镇财政服务大厅安装触摸屏、电子显示屏,方便农民查询政策和资金发放情况。目前,已有50个县(市、区)建立了手机信息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告知农户补贴资金发放信息;开设了“800一卡通免费服务电话”或咨询举报电话,接受政策咨询和违规违纪举报,切实保障财政补贴农民资金落实到户、发放到人。
深入监测调查了解群众期盼。2011年4—10月,全省农村财政管理系统和乡镇财政所(分局)共9262名干部,走访12709个行政村115988户农户,采取随机调查与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走村入户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送政策、访民意、促发展”为主题的“十万农户大调查”活动,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讲解“一卡通”发放工作程序,掌握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实情,了解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措施。随着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一卡通”发放工作给予很高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占95.35%、“比较满意”占4.65%,无“不满意”农户。2011年,全省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各类财政补贴农民资金159.8亿元,共27大类、69小项,比上年增加13.5亿元,增长9.2%,1400多万农户户均增收1122元,近4000万农村居民人均受益412元。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