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作者:熊冬洋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低碳消费是指公众在为满足其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过程中,或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非生产部门,为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消耗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活动的终结环节,不仅为低碳生产提供动力,推动低碳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而且低碳消费需求本身作为一种市场供求的信息,为企业作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在引导公众低碳消费方面应有所作为。根据行为学家H·C·凯尔曼的研究,公众对低碳消费行为的态度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是一个从服从(遵从、依从)到同化(认同)直至内化的递进过程。因此,在引导公众选择低碳消费方式时,应根据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采取相应财政政策措施。
服从阶段——充分发挥财政补贴的激励作用和税收的约束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当人们因采取某种行为而受到奖励时,他们就非常有可能会重复这种行为;当某种行为没有受到奖励或者受到惩罚...
低碳消费是指公众在为满足其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过程中,或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非生产部门,为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消耗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活动的终结环节,不仅为低碳生产提供动力,推动低碳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而且低碳消费需求本身作为一种市场供求的信息,为企业作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在引导公众低碳消费方面应有所作为。根据行为学家H·C·凯尔曼的研究,公众对低碳消费行为的态度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是一个从服从(遵从、依从)到同化(认同)直至内化的递进过程。因此,在引导公众选择低碳消费方式时,应根据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采取相应财政政策措施。
服从阶段——充分发挥财政补贴的激励作用和税收的约束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当人们因采取某种行为而受到奖励时,他们就非常有可能会重复这种行为;当某种行为没有受到奖励或者受到惩罚时,则其重复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显然,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使公众服从(依从)低碳消费选择至关重要。就财政政策而言,主要应通过财政补贴对公众的低碳消费行为进行鼓励,通过征收惩罚性税收或者提高相关税种的税率来加大高碳消费行为的成本,从而抑制高碳消费行为。具体来说,在财政补贴方面,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可通过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式支出等各种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方式调动企业从事生产新技术研发和环保新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尤其是要通过这些激励措施帮助和鼓励那些目前数量在不断增长,而技术依旧较落后的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导这些企业走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使更多的企业生产低碳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可通过加大对低碳消费资料价格补贴力度,使广大公众更加愿意购买和使用,并且购买和使用得起这些技术含量和价格相对都较高的低碳产品。在税收政策方面,主要应通过扩大资源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消费税和车船税等相关税种的税率,适时开征“碳税”、“垃圾税”等来增加高碳消费的成本,促使公众选择低碳消费,从而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使税收在发挥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社会公平分配作用的同时,凸显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同化阶段——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和利佩认为,报酬并不能使亲环境行为内化成一个可以指引行为的强有力态度。如果为了报酬去做亲环境行为,一旦报酬停止,那么也不会再有相应的行为。我国心理学家章志光也说:“规范没有达到内化程度的个人,在外部控制放松或取消的情况下,他们的遵从行为就会消失”。这不仅意味着财政补贴和惩罚性税收等外部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在引导公众低碳消费时只能产生短期效应,而且还说明了公众对低碳消费行为的遵从态度具有被动性、暂时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其持续的时间与奖励或惩罚存在的时间一样长。显然,仅靠财政补贴的鼓励和税收政策的约束使公众对低碳消费行为的态度仅仅停留在服从或者讲遵从这个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使公众对低碳消费行为“认同”、“内化”。
同化或认同是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接近。认同的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力求与榜样一致。所以在公众对低碳消费的同化或认同阶段,树立低碳消费榜样非常关键。不言而喻,构建低碳政府不仅是营造低碳社会氛围,形成低碳社会规范的关键,而且也会给公众树立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低碳消费榜样。政府部门和单位应从自身入手,带头低碳办公、低碳消费,通过最先采用、购买最新先进技术与产品等措施,来引导其他部门和公众的消费行为。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绿色采购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对低碳产品的支持力度,从而凸显政府的低碳消费行为。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立法及实施机制,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采购对低碳产品的支持,规范采购实施过程;其次,确保政府的绿色采购不仅要注意末端的产品,而且要关注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全过程的低碳环保要求,要对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绿色标准;再次,建立绿色绩效考评机制,把政府部门对低碳产品采购的评价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中,强制政府部门对低碳环保产品的采购;最后,要扩大政府采购低碳产品的范围和数量,增强政府采购行为对公众消费行为的引导和示范效应。
内化阶段——加大财政对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处于对低碳消费认同阶段的公众并没有发生消费信念上、消费价值观上的彻底改变,其低碳消费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固性都还不完全,只有对低碳消费进行价值内化的公众才能表现出低碳消费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和持久性。低碳消费内化阶段是指在同化的基础上,使公众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低碳消费的观念,自觉把低碳消费的观念纳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去,并融为一体,从而把低碳环保消费理念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中,彻底地改变原有错误的高碳消费行为。内化阶段引导公众低碳消费行为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应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
培养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有力、持续的低碳消费思想宣传,同时还要强化低碳消费知识的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消费概念的认知程度,增强公众低碳消费的实践能力。为确保低碳消费宣传所需资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应考虑在政府预算中安排专门的低碳预算支出科目,确立每年低碳预算支出规模和增长速度,并保证低碳预算支出中有关低碳消费宣传和相关技能培训的费用占有一定比例和规模。另外,还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支出等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大与低碳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主要是因为:教育不仅是低碳消费思想和知识的传播手段,而且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进而有助于先进消费观念的形成;尤其是高等教育,不但为低碳消费环境营造思想基础,同时还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思想创新的强大推动力。科学技术支出的增加,能够使低碳产品技术更快地得到提升,从而降低低碳产品价格。文体支出的增加,能够提高广大群众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比重,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产品,从而使低碳消费更加可能。而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改善公交系统、增设垃圾回收清理网点、推广农村的沼气工程等,能够使低碳消费变得更加简单、便利和可行,这都将促使公众更加认同、接受低碳消费行为。
另外,在某个时期属于低碳消费的行为,或者与之有关的属于低碳的产业、产品,将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更加先进的低碳技术的出现而逐渐变为高碳消费行为,或者相对高碳的产业、产品,这意味着引导公众选择低碳消费行为或支持相关低碳产业、低碳产品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财政政策工具的时效性较强,财政政策的效果与低碳技术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因此,为了增强引导公众低碳消费的财政政策效果,不但要根据公众对低碳消费态度转变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措施,而且还要根据低碳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的结构、方向和力度,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有效引导公众选择低碳消费行为的作用。财
责任编辑 张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