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依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确保地方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复杂矛盾,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化解矛盾中的不利因素,使之朝着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际,笔者认为,当前应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扬长与补短的关系。欠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所谓扬长避短,就是要发挥自身优势抓项目,避开当地短处谋发展。以江西省赣南地区为例,当地矿藏资源丰富,土地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优越,因此,加快赣南地区发展应着力提升钨、稀土、氟化工等资源型产业的价值,将赣州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即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以独自的特色和自身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谋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在现代高科技产业及重工业方面与发达地区争高低。同时,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发展滞后,因此,应通过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吸取先进的新项目、新技术,引入高科技人才等方法解决工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变经济落后的现状。
二是求快与求稳的关系。既要快马加鞭,更要稳中务实。我国中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欠发达地区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始终坚持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才能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但是,求快必须建立在求稳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稳步务实、好中求快。一方面,在确定财税工作目标计划时,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忌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另一方面,做到好中求快,必须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江西赣州提出构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大体系,有的体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作用,不可能立即见到成效,但却是为加快发展而实施的“磨刀工程”。如果搞建设一味盲目地求快,不考虑打好基础,不努力改善发展的软硬环境条件,急于求成,只会欲速而不达。
三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选择发展项目要争取立竿见影,更要确保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前,就是要使工作尽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江西赣州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工作切入点定在“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上,根据欠发达地区经济实际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人财物做让人民群众更满意的事,创造了欠发达地区较早较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但是,搞经济建设决不能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尤其是财政收支问题上,更要防止为了眼前“收入增长”寅吃卯粮的现象,防止为超额完成任务收过头税、加重企业与纳税人负担的行为。所谓着眼长远,就是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选择发展项目时,要从长计议,考虑可持续发展,不搞短期行为。现阶段有些欠发达地区为了解决眼前财政增收问题,在招商引资与制定建设规划时,对一些被淘汰甚至污染环境的工业项目仍任其发展,有的甚至对地方资源实行虐夺性开采。这种行为犹如饮鸩止渴,其结果必然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欠发达地区要抓住国家实行再生资源增值税调整的优惠政策,大力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工业建设方面,不但要注重防止环境污染,而且要尽力做到废物利用,争取变废为宝;在农业方面,不但要在特色、规模、效益上下功夫,而且要使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符合长期稳定发展的要求,力争农村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越。

四是助强与扶弱的关系。既要抓大助强,更要扶小帮弱。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总是需要一批骨干企业来发挥支撑作用,抓好几个具有带动性的大企业,就能带动一大片,甚至拉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赣州利用靠近港澳台的区位优势,兴建香港工业园等大型工业园区建设,扶植一批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效应,形成有竞争性的产业链和颇具规模的产业群。与此同时,注重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将无数中小企业的小型产业项目汇集起来,就是举足轻重的大项目。如义乌小商品城由千千万万个小企业和小产业项目组成,却成就了世界闻名的大市场;浙江永康小五金城,也是由小产业与小企业组成,一年产值达260多亿元,发挥着“小资本、大辐射”效应;还有由几千家小型木材加工企业构成的赣州南康家具城,如今也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的家具大市场。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既要打造一批能经得住狂风巨浪的大型航母企业,也要扶助千千万万灵活小巧的舢板式民营经济,财税部门在服务经济项目的同时,应通过落实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全民创业。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