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1 作者:杨晓超 (作者为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大]
[中]
[小]
摘要:
2009年,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好转,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首都,北京将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发展,财政部门将继续加大投入,保障重点支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减
2009年,北京市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309亿元,重点支持了轨道交通、道路、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通过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城市路网规划和交通体系建设方面,2010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政府部门的监督与服务一并注入首都的城市建设。一是支持重点区域交通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城市功能。优先解决城南地区交通主骨架建设,实现大兴线、房山线、亦庄线的开通运营。同时加快城市整体道路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二是继续实施轨道交通项目,提升交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构建起以北京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三是实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交通项目,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浅山区路网建设以及通州、顺义等新城路网体系的...
2009年,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好转,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首都,北京将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发展,财政部门将继续加大投入,保障重点支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减
2009年,北京市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309亿元,重点支持了轨道交通、道路、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通过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城市路网规划和交通体系建设方面,2010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政府部门的监督与服务一并注入首都的城市建设。一是支持重点区域交通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城市功能。优先解决城南地区交通主骨架建设,实现大兴线、房山线、亦庄线的开通运营。同时加快城市整体道路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二是继续实施轨道交通项目,提升交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构建起以北京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三是实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交通项目,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浅山区路网建设以及通州、顺义等新城路网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在基础建设领域,北京市财政还将支持一批水资源项目的建设实施,提高供水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消除城市供排水安全隐患。支持绿色生态走廊项目,为发展水岸经济创造条件。拨付资金启动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及北运河水质还清工程。支持城市绿化美化工程,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全面建设南中轴城市森林公园一期工程,打造南城核心“绿肺”,并试点开展露天停车场绿化工程。
二、增加社会基本事业投入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2009年,北京市财政投入51.3亿元,用于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校舍抗震加固、对学前幼儿园扩班给予补助等,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新的一年,将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文化惠民,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缓解学前教育入园难等,筹措资金实施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应用工程等。
二是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0年,北京市将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整合“新农合”、“一老一小”、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依法增长的卫生经费重点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薄弱环节,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
三是支持科技创新。从税收政策、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股权激励等方面,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2009年,北京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225家,将71个单位、101个项目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改革试点;对自主创新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和订购。在此基础上,2010年将力争完成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40亿元,同时,全力打造中关村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中关村信用贷款风险补贴资金,支持实施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
四是支持“三农”加快发展。2009年,北京市财政统筹83亿元,推进新农村“5+3”工程(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即道路硬化绿化工程、老化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分类工程、户厕改造和公厕建设工程;“三起来”工程,即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覆盖1700个行政村,惠及120万农村居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开发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注重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的一年,北京将继续支持重点新城建设,推进城乡结合部改造,促进农村改革发展。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巩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沟域经济发展;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信息资源进村人户工程等。
三、保障民生工程建设投入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北京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提高社会保险待遇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年企业和职工合计受益97.3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了丧葬费补助待遇城乡同标准、全覆盖。2010年,北京市财政将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落实市政府“九养”政策(即评选“孝星”活动、建立居家养老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制度、建立养老餐桌及家庭送餐服务、建立城乡社区托老所、招聘居家养老服务员、配发养老无障碍服务车、为老年人提供电话咨询和上门服务、为老年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为老年人配备便携式“小帮手”电子服务器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缴费补贴政策并完善缴费限额政策。按照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的原则,落实各项居民补贴和涉农补贴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职工养老、失业保险金标准,继续支持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健全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和大学生就业支持力度,完善就业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在2009年财政投入29.6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稳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15条政策,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脱零。
三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做好2010年市政府投资资金筹措和保障工作,落实重大项目配套资金,积极支持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拨付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试点,支持旧城区解危排险及“城中村”环境整治,使更多群众告别危旧房屋建筑。
四是支持节能减排建设。2009年北京市综合运用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实施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子废弃物处理,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拨付大气污染治理资金17亿元,支持实施文物保护区平房户“煤改电”工程,淘汰高污染黄标车,购置新能源公交车,组建城市货运保障“绿色车队”,使首都的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按照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要求,为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提供资金保障。新的一年北京将继续支持实施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和城市交通疏堵工程,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理,推进电子废弃物处置,提高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重点任务,积极打造绿色生产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和绿色环境体系。
五是支持“平安北京”建设。深化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政法部门业务装备配备标准体系,搭建基层政法单位基础信息管理平台,拟定政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基层政法单位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全市的安全维稳工作大局,构筑首都和谐社会屏障。
四、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一是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2009年,北京市支持落实重点产业振兴规划投入资金13亿元,支持文化创意、体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10亿元,对现代制造业等增加投入,支持国有企业重组调整。投入资金7亿元,实施工业重大项目,奖励“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退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新的一年,北京将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要求,支持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统筹资金支持京东方八代线、新能源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
二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2009年,北京市财政统筹安排50亿元,支持实施66项帮扶企业的措施,增强了企业应对危机能力。新的一年,北京将继续积极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在财政投入的同时吸引其他社会资金,有效提升企业融资能力。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投入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以增加出口信用风险补助,支持市属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外部需求。
三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北京市为积极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2009年新增区县财力213亿元,将市与区县财力结构由57:43调整为43:57,并切实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和建立扁平化的政府管理架构,普遍增强区县特别是郊区县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能力。从新体制运行一年的情况看,这次体制调整对市级统筹发展和区县自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有效缓解了区县资金紧张的矛盾,为落实区县功能定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区县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和体制保障。新的一年,北京将继续落实各区县体制衔接转换工作,将完善体制新增财力纳入预算管理,按照规定的方向和用途管好用好市级下划资金,围绕体制完善制定促进事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区县与乡街财政体制,形成市级、区县、乡街三级联动效应和合力作用。
责任编辑 李烝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