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支柱产业。按照自治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战略部署,2009年,自治区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固原市原州区开展了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和种薯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试点工作,围绕建设宁夏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示范县(区)的目标,按照“政府扶持、部门牵头、企业参与、农户扩繁”的思路,采取全新的机制和模式,建立了1.54万亩的原州区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体系,打造了中河种薯乡等3个种薯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实施、当年见成效,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一是引入市场经营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固原天启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固原六盘山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各利益主体服务,明确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形成平等合作、有机联结、互相促进的新机制。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政府融资平台的路子,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600万元,企业自筹1140万元、贷款1000万元,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二是引导企业从事农业科研。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市场经济规律,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与天启薯业公司组建了宁夏天启马铃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资源组合,将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的2万平方米网室和1760平方米种薯地下贮藏库充分利用起来,使原原种(繁育推广良种的基础种子)繁育能力由原来的500万粒增加到1500万粒以上,每繁育一粒,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按照自治区政策补助0.25元。目前,已繁育脱毒薯苗450万株,扩繁150万株。
(二)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一是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返租倒包农民承包的土地,使统一租种的土地集中连片,从种植到收获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了种薯基地的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如中河乡万亩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基地返租倒包流转土地3100亩,涉及农户820户,按照租赁费用每年220元/亩计算,每年付给农民租赁费68.2万元。企业每年雇用当地租出土地的农民8000人次,按照日工资30元计算,每年兑付农民工资24万元。二是实行订单种植。实行种薯统一供应、种植机械耕作、技术定期服务、田间规范化管理、病虫害集中防治、产品统一收购的运作方式,由企业统一供种,收获后按合同订单收购种薯,农民只管种不管卖,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天启薯业公司通过“订单种植”的形式与张易镇毛庄村106户农民签订了马铃薯原种繁育合同,建立原种基地500亩,并按照原种基地建设的要求,布设了隔离带。为提高订单农户繁育种薯的积极性,稳定增加订单农户收入,公司设立保护价。三是引进监理制,严格定点定库储藏。对马铃薯温室繁育微型薯、原种种植、一级种薯种植的每个环节指定专家进行全面监理,严格控制种薯的脱毒性。要求企业统种统收,定点定库储藏,并对不同标准储藏窖给予了10—15万元补助。
(三)依托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引入科研单位搭建马铃薯技术服务平台。从农业科技部门选配专家、技术骨干开展技术培训、种薯检测、田间指导等。对马铃薯耕作、播种、培土、收获等器械进行全面对比实验,筛选出技术最先进、操作简单易用机械在示范区应用。二是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整合土地治理、产业化、财政补助等资金,对项目区进行集中投入,当年建设投入一次性到位。在田间工程方面,购置先进喷灌机4台,播种、收挖机3台,打150米深井10眼,配套输水线路及低压管道10公里,配方施肥5400亩,田间技术指导与培训1500人次,建设种薯隔离林带98亩,田间道路15公里。在供种工程方面,购买原种200万粒,一级种薯750吨。在种薯回收及储藏窖建设方面,回收种薯1.25万吨,种薯储藏窖总储量达1.3万吨。项目运行第一年马铃薯最高亩产达到5000斤,是历年之最。三是加大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大力推广“一乡一品”,严格要求布设隔离带种植、全膜覆盖,推广病虫害防治、良种良法配套等先进生产技术,并创建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区,带动一级种薯在大田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扩散效应显著。一是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企业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实现了由单纯农产品流通向集科研、生产、流通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的转型,扩大了经营范围、提高了规模效益,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项目建成后,由于耕作技术、田间管理措施的改进,马铃薯种薯亩产量由平常年份的500—8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00—4000公斤,平均亩产值由2000年的300元提高到2009年的1200元。如中河乡在丰堡村实行订单种植2000亩,总产达到3000吨,实现产值240万元,平均亩产值1200元,每亩净收入比种冬小麦多800元左右。三是示范扩散效应显著。项目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成功做法可以为今后其他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借鉴。项目区在基础建设、科技进步、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建设成果,为宁夏南部山区的干部群众提供了看得见、信得过的范例,示范扩散效应十分明显。
为促进宁夏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将小土豆做出大文章,结合试点情况,下一步财政部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支持马铃薯种薯产业的政策体系。完善补贴政策,对打造马铃薯种薯省的重要环节,实行财政补贴。扩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范围,结合土地治理与产业化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内容,对农业基础设施、新品种引进、农业机械、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农田防护林带、农产品储藏、流通及市场建设等内容,一并纳入年度项目区规划。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通过财政贴息等举措,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基地融资的绿色通道,增加贷款规模,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实行综合授信,下放管理权限。鼓励项目区内企业和农户参加政策性保险,以规避贸易风险、汇率风险及自然风险。
(二)加大对马铃薯种薯基地企业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马铃薯种薯基地的服务,帮助基地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运营机制,从制度上纠正不规范运作的行为,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建设;实行基地实体化,成立基地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以利于马铃薯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和基地建设的市场化、专业化。
(三)加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研发体系、一个物流营销平台”的要求,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对马铃薯技术支撑体系的资金投入,建立马铃薯科技服务大体系、大框架。协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建立健全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和检测、认证、监管体系,形成管理、执法和技术服务三支队伍。实施脱毒种薯强制质量检验、标签化管理及经营单位资格认证制度。加快建立马铃薯种薯认证制度或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健康、规范运转。财
责任编辑 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