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以来,江苏省丰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紧紧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规范运行、创新机制”四大目标,明确职责抓落实,培育典型抓引导,搞好服务抓扶持,严格评比抓考核,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正确引导、加强培训、多形式创办,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增强了对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丰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践中探索出五种发展类型:
——龙头企业领办型。这种类型共23家,占全县合作组织总数的5.1%。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发挥合作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合作社对社员统一下达种植计划、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供种、统一管理,企业按保护价收购,并每年拿出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合作社,既确保了企业有符合质量要求的货源,又使农民得到加工或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如徐州佳丰食品公司牵头成立了佳丰果蔬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免费向社员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组织合作社产品出口创汇;豪杰食品公司、丰绿食品公司等通过成立的合作社同社员签订保护价种植收购协议。
——农技部门领办型。这种类型共37家,占全县合...
今年以来,江苏省丰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紧紧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规范运行、创新机制”四大目标,明确职责抓落实,培育典型抓引导,搞好服务抓扶持,严格评比抓考核,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正确引导、加强培训、多形式创办,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增强了对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丰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践中探索出五种发展类型:
——龙头企业领办型。这种类型共23家,占全县合作组织总数的5.1%。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发挥合作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合作社对社员统一下达种植计划、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供种、统一管理,企业按保护价收购,并每年拿出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合作社,既确保了企业有符合质量要求的货源,又使农民得到加工或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如徐州佳丰食品公司牵头成立了佳丰果蔬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免费向社员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组织合作社产品出口创汇;豪杰食品公司、丰绿食品公司等通过成立的合作社同社员签订保护价种植收购协议。
——农技部门领办型。这种类型共37家,占全县合作组织总数的8.25%。利用部门技术人才、场地、设备和管理等优势,向成员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及各种信息服务,让成员消除了种植、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顾虑。如梁寨镇畜牧服务中心主任陈家振牵头成立了绿缘养羊合作社,推广了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带动1000余户社员走上养羊致富之路;大沙河镇畜牧服务中心主任李成彬牵头成立了四通养鸭合作社,同广西桂柳公司签订了6万只订单种鸭养殖合同,发展规模养鸭小区4个,会员年饲养种鸭、肉鸭达到120万羽;孙楼镇农经中心主任郭修宏牵头成立了金地芦笋合作社,带动230名社员通过土地流转成片发展芦笋1000余亩,今年社员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村支部或村委会领办型。这种类型共48家,占全县合作组织总数的10.68%。协会(合作社)与村支部或村委会优势互补,实行人员兼职。利用协会(合作社)这一载体,充分发挥村支部或村委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优势,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如师寨镇张寨村村主任邱祥额牵头成立了凯旋食用菌协会,注册了凯旋牌商标,带动全村90%的农户发展黑木耳产业;范楼镇徐楼村支部书记刘士侠带领30户农民发展鲜切花,注册了群策花卉专业合作社,今年社员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农村能人大户领办型。这种类型共321家,占全县合作组织总数的71.85%。农业大户或农村能人围绕某一产业或产品,依托自身的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点等优势,带动本村及周边的群众调优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种植、养殖等。宋楼镇的华冠蛋鸡合作社带动本村及周边地区92户农民进行蛋鸡养殖,蛋鸡饲养量达到30余万只,吸引上海、南京及浙江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产品,发挥了规模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小林洋葱专业合作社,采取“四统一”的合作模式,从日本引进新品种,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并联络连云港口福公司、顺福公司及牡丹江、满州里等地客户前来收购产品,目前已发展会员1100余人,年销售洋葱3.5万吨,带动了全县洋葱产业的快速发展。
——涉农部门领办型。这种类型共18家,属行业性协会,占全县合作组织总数的4.12%。涉农部门利用自身优势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技术推广等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以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宗旨,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如农工办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协会,农林局成立了全县果品协会、蔬菜协会和农资协会,畜牧局成立了苏北羊业协会和丰县鸭业协会等,以上各组织通过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行业维权等,为成员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不仅保护了农民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推动了全县农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目前,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47家,包括专业协会216家,专业合作社231家,其中获农业部示范合作经济组织1家,被评为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家、市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家。成员总数6.07万户,带动农户11.7万户,联结基地70万亩,年购销农产品135万吨,带动成员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
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丰县在农工办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咨询辅导中心,在全县14个镇分别设立了咨询辅导站,明确了专职辅导员,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已举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36期,受训人员近3000人。大力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四有”创建,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章程,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活动制度及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有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会员证、有联系卡的“五有”标准,做到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得到了社(会)员和农民的一致赞同。
下一步,丰县将结合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责任,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一是在全县形成各尽其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按照“一个特色产业,建立一批对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优势格局。三是稳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水平,建立盈余分配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同时,制订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实行动态监管,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