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果断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特别是确定4万亿元投资规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资金来源及项目进展情况等一系列数据。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据介绍,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1.5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1万亿元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4000亿元将投向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用于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分别为3700亿元;2100亿元投资将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15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从各投向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来看,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投入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7.5%;其次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投入,占25%;廉租住房、...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果断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特别是确定4万亿元投资规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资金来源及项目进展情况等一系列数据。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据介绍,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1.5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1万亿元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4000亿元将投向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用于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分别为3700亿元;2100亿元投资将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15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从各投向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来看,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投入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7.5%;其次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投入,占25%;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投入占10%;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以及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投入分别占9.25%;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投入占5.25%;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占3.75%。
在上述投资中,中央投资总额为11800亿元,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以及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占全部投资的29.5%;其余资金将来自地方政府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等。
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2008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和2009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全国基本建成廉租住房21.4万套、开工建设65万套,正在加快实施煤矿棚户区民房改造10万户、采煤沉陷区民房治理12.9万户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15.7万户,开工建设国有垦区棚户区约8500户、游牧民定居房1.8万套。
二是在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国解决约14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60万户,建成农村公路约2万公里,农村电网各级变电站254座、线路4万多公里。南水北调工程加快建设,基本建成近450个重大水利项目、290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193个大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建成标准粮田260多万亩。另外,全国建成动物防疫体系项目5000个,购置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13427台(套),购置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28万台,购置粮食烘干设备273套,新增油脂油料仓(罐)容约35万吨,建成以工代赈和扶贫项目172个,改造农村邮政营业投递网点700个。

三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高速公路445公里,建成民航航站楼10万平方米,城市电网加快改造。
四是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方面,全国基本建成约65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1140个基层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和6个重点中医院项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建成中等职业学校校舍约9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46个。
五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全国加快建设营造林约2900万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283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3155吨/日,铺设管网2548公里。处理铬渣约32万吨,形成616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节水能力1.2亿吨、循环利用废物能力270万吨。
六是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去年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的176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146个产业技术进步项目加快推进,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阶段。今年安排的222个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已经下达。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还向记者介绍了4万亿元投资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监管保障体系三大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组织保障体系通过成立国务院新增中央投资协调小组,层层建立责任制,包括建立地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领导协调机制和有关部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领导协调机制,分别对地方和中央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负总责;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建设、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等7部门及其制定的相关政策形成政策保障体系,其中,财政部门负责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及时下达投资预算,足额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及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监管保障体系由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派出的24个检查组及专项审计、专项稽查组成,将对扩大内需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