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力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辽宁省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一是对生态重点区域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从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用于东部16个重点县(市、区)的财力性生态补偿;设立了1000万元大型水库水源地上游畜牧清洁化生产专项资金,用于以大伙房水库周边地区为重点的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支持畜禽养殖清洁生产;设立了支持发展东部林地经济、特色产业和水土流失治理等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结构调整。二是创新农村环保新机制。启动实施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每年安排1500万元,建立“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专项资金”,并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三是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村屯规划工作。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主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用于新农村村屯建设规划及完成规划的示范村屯建设。四是支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今年,省财政将开展以加强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攻坚惠民”活动,集中治理100个垃圾污染村,建设20个环境优美镇和200个环境优美村,重点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垃圾处理等问题。五是支持农村新型能源开发推广。2006—2009年,省财政共安排1.6亿元,与中央国债资金和其他有关部门资金配合使用,重点支持以农村小水电、“四位一体”、生物质气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能源建设。目前,全省已经累计建成“四位一体”生态模式42.3万户、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264处,新建或改造40多个农村小水电站。 (本刊通讯员)
贵州省:一季度财政收人增幅回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贵州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积极财政政策,一季度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74.8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有所回升。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59.23亿元,增支122.9亿元,同比增长90.15%,并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安排和拨付交通运输支出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倍。其中,仅农村道路建设资金即达到7.3亿元,比去年全年投入高出2.4亿元。二是“三农”支出增长彰显“重中之重”原则。农林水事务支出达29.15亿元,同比增长193%。三是科教文卫支出保持快速增长。教育支出4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5.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2.3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9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7%、121.2%、125.7%和40.8%。四是民生支出让广大公民充分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7亿元,同比增长184.4%。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123.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85.3%。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下拨廉租住房支出11个亿,拨付农村危改补助资金6.3亿元。 (刘胜贵)
河北沙河:开展“恳谈问政”为民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河北省沙河市财政局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积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认真查找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方案,加强干部作风建设。4月14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和安排,市财政局组织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开展作风建设年“恳谈问政”为民服务活动,向群众介绍财政职能、业务范围,宣讲各项财政政策制度,征求群众意见与建议,热情接待群众咨询和投诉。通过宣传,不仅使广大群众对财政的工作职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向社会展示了财政干部高效务实的良好形象。 (本刊通讯员)
安徽安庆:发挥财政职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安徽省安庆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发挥财政职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是继续增加有效投入。市财政安排工业振兴发展资金、节能降耗资金、商贸出台奖励及基地和品牌建设资金、商贸促进资金等专项资金积极支持企业发展。二是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对在市区首次购买一套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市财政继续给予购房人所缴纳交易契税全额补助。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加快财政补贴兑付进度。三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市财政为市信用担保集团公司注入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资金6000万元,使市信用担保集团的注册资本金达到1.5亿元,可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7.5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推进担保业务运作机制创新,加强市与省、市与县区担保机构的合作,鼓励县区担保公司积极加入全市再担保体系,做大做强信用担保业,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四是全力实施36项民生工程。足额安排民生工程的配套资金,按政策要求和工程进度做好资金拨付工作。五是狠抓增收节支。坚持依法治税,抓好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和均衡入库。规范财政支出,硬化预算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 (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