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市昌平县水产养殖场在1982年以前,由市水产局和县双重领导,主要任务是进行科研,每年仅事业费一项就需国家补贴18万元。为了提高这个场的经营效益,经市、县协商,从1982年起由县直接管理。
该场由双重领导改为县直接管理,从整体讲是件好事,但从财政角度讲却是一个不小的包袱。为了促使这个场实现经费自给,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财政局、畜牧局与该场认真分析了生产形势和生产结构,决定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由以科研为主转为以商品生产为主;二是鱼场养鸡,促进良性循环。1982年,县财政投资50万元帮助鱼场建起了3万只鸡规模的产蛋鸡舍,并同该场签定了合同,合同规定:“在养鸡生产未完全收效之前,1982年至1984年每年财政继续补贴16万元,到1985年实现经济自给,从1986年起上缴利润。”
在县财政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这个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狠抓了生产责任制和科学技术管理,生产发展很快,养鱼、养鸡喜获双丰收。(1)养鸡生产不断发展,收入逐年增加。1984年向市场提供鲜蛋44万斤,获纯收入10万元。并为养鱼提供鸡粪140万斤,节省外购肥料和运费开支5万余元。(2)由于肥料有了保证,加上科学饲养管理,养鱼生产有了大发展。1982年鲜鱼亩产只...
北京市昌平县水产养殖场在1982年以前,由市水产局和县双重领导,主要任务是进行科研,每年仅事业费一项就需国家补贴18万元。为了提高这个场的经营效益,经市、县协商,从1982年起由县直接管理。
该场由双重领导改为县直接管理,从整体讲是件好事,但从财政角度讲却是一个不小的包袱。为了促使这个场实现经费自给,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财政局、畜牧局与该场认真分析了生产形势和生产结构,决定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由以科研为主转为以商品生产为主;二是鱼场养鸡,促进良性循环。1982年,县财政投资50万元帮助鱼场建起了3万只鸡规模的产蛋鸡舍,并同该场签定了合同,合同规定:“在养鸡生产未完全收效之前,1982年至1984年每年财政继续补贴16万元,到1985年实现经济自给,从1986年起上缴利润。”
在县财政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这个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狠抓了生产责任制和科学技术管理,生产发展很快,养鱼、养鸡喜获双丰收。(1)养鸡生产不断发展,收入逐年增加。1984年向市场提供鲜蛋44万斤,获纯收入10万元。并为养鱼提供鸡粪140万斤,节省外购肥料和运费开支5万余元。(2)由于肥料有了保证,加上科学饲养管理,养鱼生产有了大发展。1982年鲜鱼亩产只有306斤,到1984年亩产达到了1,270斤,增长了3倍多,向市场提供商品鱼26万斤,比1981年增加18万斤,增长2.25倍。此外,这个场还利用地下热水资源繁殖鱼种,开辟了提前孵化鱼苗的生产项目,仅1984年就生产近200万尾,除自用外还向本县和其他地区出售鱼苗100多万尾。(3)生产发展,收入增加,提前实现经费自给。1984年全场总收入达到133.6万元,比1981年增长7.8倍,实现纯收入17.6万元,提前一年基本上实现了经费自给。1985年该场计划上缴主管局利润10万元,对县畜牧局系统由全额管理转为差额补贴将会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