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料加工在国际上叫做加工贸易。它是指进口国外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或零配件,加工和组装成成品出口而言。这种贸易方式,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发挥本国生产能力,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益的有效措施。
我国在五十年代已开始注意开展进料加工贸易。初期试搞时,规模不大,对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也起过一定的作用。“文化革命”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段时间里,由于受到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和“左”的影响,进料加工贸易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外贸部门在各工业部门的密切协作下,积极开展进料加工、进件装配以及引进优良种子、种畜进行种植、养殖,再组织农副产品和畜产品出口等项业务,打破了进料加工贸易徘徊不前的局面,扩大了出口货源,增加了出口收汇,对弥补国内原料不足、扶持工农业生产、扩大就业、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谈到,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对外贸易。进料加工正是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发展对外贸易的有效途径。我国劳动力充足,某些部门的生产装备及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发展进料加工的有利条件;我国自然资源...
进料加工在国际上叫做加工贸易。它是指进口国外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或零配件,加工和组装成成品出口而言。这种贸易方式,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发挥本国生产能力,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益的有效措施。
我国在五十年代已开始注意开展进料加工贸易。初期试搞时,规模不大,对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也起过一定的作用。“文化革命”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段时间里,由于受到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和“左”的影响,进料加工贸易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外贸部门在各工业部门的密切协作下,积极开展进料加工、进件装配以及引进优良种子、种畜进行种植、养殖,再组织农副产品和畜产品出口等项业务,打破了进料加工贸易徘徊不前的局面,扩大了出口货源,增加了出口收汇,对弥补国内原料不足、扶持工农业生产、扩大就业、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谈到,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对外贸易。进料加工正是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发展对外贸易的有效途径。我国劳动力充足,某些部门的生产装备及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发展进料加工的有利条件;我国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资源开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资源消耗日益增多,资源不足仍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这就存在着利用国外原材料发展我国经济,扩大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国发展进料加工贸易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进料加工应当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获得对外贸易盈利。如果进料加工不能取得外贸盈利,甚至发生亏损,那么,这种进料加工就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发展进料加工必须重视经济效益,认真核算经济效益帐。目前,我国衡量进料加工的经济效益,一般是使用创汇率这个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这个创汇率,是进口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配件等的用汇额与加工组装成品出口增加的收汇额的比率。它反映了成品出口收汇补偿原材料等进口用汇之后的增值情况,对考核进料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它只着眼于外汇的增值,没有反映加工过程中人工、费用的耗费与补偿,因而,并不能反映进料加工的真正效益。为了考核进料加工的真正效益,我们认为,应当采用“净创汇率指标,即在创汇率的计算公式里,从“成品出口收汇”中再抵去按外汇计算的“人工费用支出”。其计算公式是:

净创汇率越高,经济效益就越高,净创汇低,经济效益就低。
现在,我国进料加工贸易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经营管理,注意从宏观上算经济效益帐。除了考核创汇率和净创汇率两个指标外,也可以按照我国现行进口与出口分别核算、外贸与工业分别核算的体制,既算进口盈亏帐,也算出口盈亏帐,既算外贸盈亏帐,也算工业盈亏帐,既算工贸盈亏帐,也算国家税收帐。只有从各方面算帐是有盈利的进料加工项目,才应当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