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务战线上有些无名英雄,长年累月地沉浸在数字的海洋里,他们经常保持高度的负责精神,像边防前线上的哨兵一样,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张凭证,每一串数字。他们在这些琐碎、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令人钦佩的成绩。武汉市硚口区税务分局有这样几件值得大家赞誉的事:
不轻易盖这个章
本来,已经由科、局领导逐级审查批准的减税、免税事项,经办人只要求收入退还书表面数字平衡,盖个退税公章就算完成了任务。可是,内勤张帼英同志却一丝不苟,硬要把有关凭证甚至查帐报告对照法令规定和适用税率一一重新审核。就这样,在1981年元至4月份,她从315件收入退还书中,发现预算科目未填,金额不相符,以及多退、少退等共47笔。其中多退8笔,金额988.13元,少退7笔,金额12.62元。如某航海照明企业原应退税633.58元,已经层层审核批准照退,只等张帼英同志盖个公章就可退库了。但老张同志发现没有附件,她不放心,便去找原始凭证核对,发现原计算有误,只退了100多元,比原来应退税额少退500元。有人问她:“有的人唯恐事多,你为什么偏不嫌麻烦?”她说:领导上既要我负责把关,我就决不轻易盖上这个章!
综合报表也可发现漏洞
1980年所得税年终汇算清交,手续较往年复杂,为了保证报表质量,他们要求各基层单位按经济性质分户列表送分局计会科负责审核汇总。在审核中发现有两户的正、副两表数字不合逻辑,计会科李群棣同志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立即下到基层找查帐报告核对,原来是专管员在预征时就计算反了。经过校正以后,不仅保证了数字准确,还补税223.30元。有的同志说:综合单位在汇总报表时,竟能发现错征漏征,真是不简单。
要监督业务,也要为业务服务
票证管理员何光兰同志有闲不偷闲。本来,各所、站每月填用的票证,已经由专管员自审、小组互审、会统员复审,所长抽审。但是何光兰同志最后还要进行一次普审。仅1980年元至10月和1981年元至3月,11个月当中,她独自审核了16,491份票证,发现错误达4,096笔,其中多征税款36,761元,少征160,752元。这些数字凝结了她多少心血和智慧啊。为了引起大家警惕,她按月作出了审核情况通报。开始个别征收单位的领导认为是鸡毛蒜皮的事,何必抠得那么严,等等。她便以事实说服他们。如化工厂重复征工商税1.9万元,算不算错误?酒厂长期按月预交,从不填销售额,每月既没有清结,年终又不办理结补,三年来究竟是多收了,还是少收了,一直弄不清楚,要不要纠正?这样,引起了领导的重视,由计会科派三位同志协助专管员深入企业逐一核实。企财科还因此召集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学习缴款书填写方法。从1980年3月份起,酒厂每月报一张分品目销售明细表送计会科。何光兰同志根据这个明细表核对每月预交税款和结补税款是否相符,使企业应交税款逐月结清,保证了税票、税款不错不乱。有一次,她发现一张临商税票计算错误,把应纳税额200多元误为20多元,她赶忙到检查站通知经办人员去补收了税。老何同志平日很注意积累和查阅有关税务法令、上级文件和稽征资料,而且事情管得很宽。例如有的企业税收减、免期限快到了,她怕专管员一时忘记,就事先提醒注意恢复征税。又如,她从资料中发现酒厂二氧化碳未交税,很快通知专管员及时补收。她说:“监督是为了促进,会统工作不仅要监督业务,而且还要为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