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搞计划、会计、统计工作的同志经常碰到计算增减比例数的问题,关于增长比例的计算方法,大家看法比较一致,无须讨论。至于下降比例的计算方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则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有人说,下降比例不能超过一倍;有的把基数大于被对比的数一倍以上的计算成下降一倍以上。个人认为:以上两种认识都不正确。两个数对比,如以甲数作基数(以下用A代表),乙数作被对比的数(以下用B代表),那么,在B小于A,大于0的情况下,其下降比例不可能达到一倍,而在B小于0的情况下,则可以超过一倍。
下降比例的计算方法若以公式来表示,在B小于A,大于0的情况下,应该是:
下降百分比=1-(B÷A×100%)
在B小于0的情况下,应该是:
下降百分比=1+〔B(绝对值)÷A×100%〕
有的人为什么在B大于0的情况下,会计算出超过一倍的下降比例呢?其错误是颠倒了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
例:某企业本年一季度利润为25万元,上年一季度为75万元,求本季与上年同期比较下降的百分比。
其计算方法应该是:
1-(25÷75×100%)=66.67%
即本季度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66.67%。
但有的人计算的结果是下降二倍。其错误是以75万元作被除数,...
搞计划、会计、统计工作的同志经常碰到计算增减比例数的问题,关于增长比例的计算方法,大家看法比较一致,无须讨论。至于下降比例的计算方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则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有人说,下降比例不能超过一倍;有的把基数大于被对比的数一倍以上的计算成下降一倍以上。个人认为:以上两种认识都不正确。两个数对比,如以甲数作基数(以下用A代表),乙数作被对比的数(以下用B代表),那么,在B小于A,大于0的情况下,其下降比例不可能达到一倍,而在B小于0的情况下,则可以超过一倍。
下降比例的计算方法若以公式来表示,在B小于A,大于0的情况下,应该是:
下降百分比=1-(B÷A×100%)
在B小于0的情况下,应该是:
下降百分比=1+〔B(绝对值)÷A×100%〕
有的人为什么在B大于0的情况下,会计算出超过一倍的下降比例呢?其错误是颠倒了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
例:某企业本年一季度利润为25万元,上年一季度为75万元,求本季与上年同期比较下降的百分比。
其计算方法应该是:
1-(25÷75×100%)=66.67%
即本季度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66.67%。
但有的人计算的结果是下降二倍。其错误是以75万元作被除数,而把25万元作除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300%,再减去基数100%,就变成200%,即二倍,显然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