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以来,内蒙古包头市各级财政顺应大势、全力服务大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真金白银、真抓实干为包头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助力。
从“五个方面”有效落实脱贫攻坚财政政策
一是财力投入明显增加。去年各级财政投入包头市专项扶贫资金14.1亿元,同比增长27.5%,高于自治区平均增幅5.5个百分点。二是资金筹集取得突破。通过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引入金融资本,筹措设立30亿元产业扶贫基金将有效破解资金难题。三是资金投向更加精准。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资金重点支持扶贫产业发展、金融扶贫惠农、“三到村到户”及列入范围的110个重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用于固阳县的财政专项扶贫投入占全市的73%。四是整合资金试点推开。以固阳县为试点,整合涉农涉牧专项资金3.07亿元,紧密结合地区实际集中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救助、农村危房改造等扶贫项目。五是兜底机制更加完善。各项惠农补贴足额及时发放,居民医保实现城乡统一,保险扶贫模式积极推广,农村牧区低保、贫困农牧民一吨煤、农牧区大学生资助、大病救助等教育、健康扶贫兜底政策全面落实,扶贫兜底网进一步牢固。

以“六抓六确保”精准施策
今年,包头市各级财政部门把脱贫攻坚当成“一号工程、第一任务”,以“六抓六确保”全力推动全市扶贫工作提档升级、争创一流,在全区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要抓投入,确保有钱办事。一号工程必须有一流保障,今年市本级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压减项目、优化结构,预算内安排扶贫专项1亿元,同比增长2倍多,为历史最高,全面落实了自治区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上提出的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的要求。近期,市财政局与市扶贫办本着“精准投入、切块下达”的原则,拟定资金安排计划,争取早日发挥效益。正在落实6亿元财政资本金,完成30亿元产业扶贫基金的设立,并加快投放进度,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要充分运用市场化办法,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撬动信贷资金、社会资本投向扶贫领域。
二要抓争取,确保增长幅度高于同类地区水平。今年中央财政安排861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同比增长30.3%,主要投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自治区财政安排扶贫资金27.5亿元,同比增长41.7%,增加部分主要用于设立扶贫产业基金。同时,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扩大债务规模,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都为包头市运用好各项政策提供了契机。要立足民族边疆地区、老工矿区等特点,找准切合点,做实基础功,提高针对性,积极有效地大力协调,确保争取上级资金取得较大突破。
三要抓精准,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重点工作要求,特别要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全面落实好民生提标、搬迁农牧民“四不变、两同等、一减免”、医疗救助、低保救助等财政政策,进一步织密织细民生兜底网,坚守民生底线。同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继续落实好扶持固阳县脱贫攻坚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全力打好固阳县主战场战役。
四要抓整合,确保给予旗县区最大的自主权。今年,要给予旗县更多自主权,全力支持旗县区开展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做到真放权真整合。近期自治区拨付包头市扶贫专项资金2622万元,要按照要求“切块下达”,保证用于贫困旗县的资金增幅不低于该项资金平均增幅。同时还要组织专题培训,制定专门方案,并对资金整合效果好、使用效益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试点县给予资金奖励支持,推动整合资金工作顺利开展。
五要抓激励,确保支持扶贫政策更加完善。要统筹运用就业创业、扶持三农的相关政策,认真研究财政激励性政策,对回乡创业、社会募捐、企业扶贫等形式的扶贫脱贫给予资金支持,充分凝聚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工程的强大力量。同时,要足额落实工作经费,落实驻村扶贫干部补助政策,鼓励驻村干部放心用心开展扶贫工作。
六要抓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要心中有民、心中为民,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和公开力度,让群众对每一项扶贫政策了然于心,汇聚群众的监督力量。要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制度,对项目资金要严格执行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绩效评价的管理机制,对兑现到个体的资金要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同时围绕支出进度、使用绩效等重点,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扶贫资金花到急需处、用在刀刃上。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