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这些地方被国办点名表扬,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4月28日,这则信息一经国务院客户端发布,便迅速传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对全国26个省(区、市)、90个市(地、州、盟)、127个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奖励支持。据悉,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给予比较系统的表扬激励。无论是数量和规模,还是激励措施的分量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此举释放了奖惩分明、奖勤罚懒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树立了鼓励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这是改革之所需、民心之所向,人们纷纷点赞。
李克强总理曾经强调:“对于那些不作为、干得不好的地方,要通过‘罚懒’让他们有压力;对于那些愿意干、干得好的地方,要通过‘奖勤’,为他们进一步增强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当前,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推动各项改革攻坚克难发挥效力?国务院决定,根据每年国务院大督查和日常督查情况,建立正向激励长效机制,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激励支持。这一重要举措对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干事创业,整肃不作为慢作为等庸政懒政怠政现象,推动相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形成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通报表扬的243个地方在2016年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其做法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国务院部署实施的24项激励措施除了直接给予资金、土地指标奖励,在资金分配、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之外,还在改革试点、功能区升级、融资发债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此外,对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的地方,将采取“免督查”的激励措施。
财政部牵头的五个方面激励措施包括:一是对于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9个地区,在安排正常奖补资金基础上给予梯级奖补。二是对于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预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10个地区,通过督查收回的专项转移支付沉淀资金等安排奖励资金。三是对于推广PPP模式成效显著、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30个市、县,在PPP项目以奖代补政策评审时予以优先支持。四是对于鼓励支持就业创业任务完成较好的5个地区,在安排中央就业补助资金时给予倾斜和支持。五是对于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的8个地区,在分配专项扶贫资金时给予奖励。此外,财政部还配合有关部门在棚户区改造、公立医院改革、养老服务、环境治理、支持科技发展等方面,对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给予奖励。财政部要求尽快下达奖励资金,密切关注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确保奖励资金的使用效益。针对加强财政管理,制定了《财政管理绩效考核与激励暂行办法》,并已按照办法下达各受表扬地区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奖励资金。
财政工作涉及保障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各地财政部门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质量。通过树先进、立标杆,鼓励支持并示范带动各地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施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不能让我们的规划、举措变成镜中月、水中花,而是要让它看得见、摸得着,使老百姓从中切实得到实惠。”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奋力发展的良好局面,切实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有效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期待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办点名表扬的名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