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她来自宁洱城郊的一个小山村,贫困的彝族山寨和质朴的彝族人民赋予了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她俯首躬耕,长期扎根在县乡财政部门,先后担任宁洱镇财政所总预算会计、所长和宁洱县财政局副局长、局长,被老百姓誉为“茶乡理财人”。她就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财政局局长董建慧。
钢铁队伍的带头人
宁洱是普洱茶的故乡、“茶马古道”的起源地,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和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作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的财政局长,董建慧深知肩上的重担与责任。如何利用好现行财税政策和拮据的财力把宁洱经济搞活搞好,她首先想到的是“软实力”建设,就是必须锻造一支“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队伍。于是,她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钢班子,打造铁队伍,工作争一流”的管理措施。
她勇当建设钢班子的带头人。带头坚持按程序、按顺序、按轻重缓急拨款的原则,自觉执行财经法规,从不拨付人情款、关系款;她常以“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等古训,时时处处警醒自己和...
她来自宁洱城郊的一个小山村,贫困的彝族山寨和质朴的彝族人民赋予了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她俯首躬耕,长期扎根在县乡财政部门,先后担任宁洱镇财政所总预算会计、所长和宁洱县财政局副局长、局长,被老百姓誉为“茶乡理财人”。她就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财政局局长董建慧。
钢铁队伍的带头人
宁洱是普洱茶的故乡、“茶马古道”的起源地,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和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作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的财政局长,董建慧深知肩上的重担与责任。如何利用好现行财税政策和拮据的财力把宁洱经济搞活搞好,她首先想到的是“软实力”建设,就是必须锻造一支“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队伍。于是,她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钢班子,打造铁队伍,工作争一流”的管理措施。
她勇当建设钢班子的带头人。带头坚持按程序、按顺序、按轻重缓急拨款的原则,自觉执行财经法规,从不拨付人情款、关系款;她常以“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等古训,时时处处警醒自己和班子成员,打造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她作风民主,坚持民主议事制度,重大事项、重要决定坚持班子成员议事制,重视提升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她勇当打造铁队伍的领头人。带领班子狠抓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全局干部职工实行上下班指纹打卡和动态督察;狠抓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年初由局长与副局长、分管局领导与各股(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扎实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财的思想意识,筑牢财政干部的党纪法规底线和道德防线。
她勇当工作争一流的排头兵。在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中,她带头坚持每周学习日不缺席,带头为全局干部职工作形势解读和政治理论、政策业务讲座,广大干部在新预算法等实务学习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了执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各类专项教育活动中,她始终言行一致、当好表率,带领全局党员干部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树立财政部门新形象;在凝聚队伍的文体活动中,她总是带头融入,带动全局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多次获得财政系统和部门比赛的优异成绩,形成了“团结紧张干工作、严肃活泼建队伍”的团队氛围。
培植县乡财源的女强人
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单一的财源结构,巨大的收支压力,董建慧选择了迎难而上,抓住培植财源、增收节支、提高绩效等关键环节,努力破解县乡财政难题。
面对财政收入受经济下行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带来的困难,一方面,她发动和带领全局干部深入乡镇、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对县域内的现有财源、潜在财源和后续财源分布情况进行结构性分析,制定相应的财税征管措施,切实做到了既涵养财源和税源,又确保有税必收,避免了无税收税;另一方面,在非税收入上狠下功夫,建立“源头控收、以票管收、依法征收”的征管机制。建议县委政府改革县级国有资产处置方式,通过市场或中介机构拍卖,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和改制。2013年,她带领相关人员完成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核移交工作,盘活了国有资产,增加了非税收入。宁洱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亿多元,年均增长16.9%。
面对减收因素增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性增资和恢复重建等逐年增支的刚性困难,董建慧带领全局干部务实创新,坚持以增收保增支,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发展”的政策取向,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14年末,组织开展了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工作,清理盘活存量资金959万元,收回国库统筹使用。2014年,宁洱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1.3亿元,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凸显。
面对宁洱的企业发展困难、招商引资困难、财政增收困难等多重压力,董建慧积极谋划、大胆探索,适时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在实施绿色担保政策的基础上,于2014年出台《宁洱哈尼族彝族县中小微企业助保金管理办法》,启动助保金500万元,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了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试点工作,2015年6月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实施方案,既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和抵押担保工作开展,又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夯实财源根基。
改革创新的领路人
全面深化财政改革,需要胆识、勇气和魄力。董建慧深深懂得“推进改革创新,强化财政监管,坚决依法理财”是履行好“优秀总管家”、“称职理财人”的基本要求。对此,她克服重重困难,化解诸多不利因素,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财政运行新框架,提高了科学理财和财政监管水平。
她带领财政团队,通过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认真清理专户;启动财政资金平台监控系统,完善了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甄别工作、清理税收等优惠政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开展乡(镇)标准化财政所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行政事业单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制定全县“差旅费、培训费和会议费”管理办法,规范了“三公”经费支出,2014年全县“三公”经费比2010年下降15.5%。通过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开展财务检查和绩效评价,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在董建慧及其财政团队的努力下,建立健全了财务保障制度和内控制度,全县85个村委会、1178个村民小组均成立了理财小组,村级委托代管业务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委托代管工作。
茶乡百姓的贴心人
作为基层财政部门一把手,董建慧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热心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困难。
她将财政工作与结对帮扶相结合,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帮助结对帮扶的德化镇干田村谋划发展。2011年以来,先后筹措帮扶资金42万元;还带领部分村民到景东县和文山州砚山县考察学习核桃及色素辣的种植技术。有一次,她带队到干田村大田组84岁的郭永仙家中了解情况,当看到老人与眼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房屋破旧不堪时,她心如刀绞,决定帮助老人改善居住条件。她说到做到,带领局班子和部分党员干部为老人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家具。住上新房的老人感动得泪流满面,紧紧握住她的双手说:“感谢党,感谢财政局的领导,让我和儿子住上了新房,我们永远忘不了!”2014年,宁洱县遇到严重干旱,干田村种下的烟苗严重缺水,烟农痛心疾首,一筹莫展。董建慧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带领局班子和党员干部从深谷山箐中背水,帮助烟农为烟苗浇水,濒临枯萎的烟苗得救了。看到烟农的笑脸,她也开心地笑了。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困难,全县干部职工的医保和住房公积金没有足额配套。董建慧任职后,通过积极争取,采取逐年按比例配套方式,到2013年,已全额配足了拖欠职工的两项资金,切实维护了干部职工切身利益。
(云南省财政厅人事教育处供稿)
责任编辑 刘慧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