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领导眼中,他是一名敢冲、敢想、敢做的业务骨干;在同事眼中,他是年轻的“老法师”,业务知识扎实;在服务对象眼中,他工作思路清晰,把握政策准确,是个态度平和、能实实在在帮助解决问题的“人民公仆”。
他叫杨墨,从上海市浦东新区财政局走向上海自贸区,又带着自贸区的经验回归财政,在服务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和浦东“二次创业”工作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敢做先行者
积极服务自贸区建设
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2014年,根据组织安排,杨墨到上海自贸区挂职锻炼,担任财政和金融服务局局长助理。杨墨主要负责预算管理、市区专项以及财政扶持方面的工作。在这里,一切要从头开始,并无经验可循。为了尽快适应自贸区的工作要求,杨墨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切实提升服务能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自贸区建设之中。一年来,他参与研究制定自贸区预算管理办法、重大财政事项及大额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持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财政扶持政策及税收政策,积极推进财政扶持资金的审核拨付等工作。
挂职结束后,杨墨回到了浦东新区财政局预算处,延续着他和自贸区的“缘分”。积极参与研究完善上海自贸区扩区后相关财政管理工作,按照新的自贸区管理架构以及“有利推进、减少震动、强化统筹、有效衔接”的原则,对自贸区财政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完善,建立与自贸区扩区后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一方面,针对自贸区扩区后“5+3”组织架构,明确5个区域局和3个职能局的预算保障模式;另一方面,明确自贸区专项发展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建言献策,扎实推进落实,为自贸区扩区后的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重点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支持自贸区建设中,杨墨坦言自己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创新性知识,特别是金融方面的创新、FT账户等新理念新思路。对自贸区的传统产业模式如中转集拼、融资租赁等也有了具体深入的了解,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深入企业取得第一手资料。此外,通过对自贸区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学习,他牢牢把握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任务,大大提高了服务意识。
锐意进取
投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为此,上海市提出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核心功能作用,其中包括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杨墨受命参与张江专项资金“拨”改“投”模式研究,和张江管委会等相关部门一起进行研究讨论。为了使制定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更完善,他和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专家教授一起,合作开展《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浦东新区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拨改投”、“拨改贷”财政科技投入模式》课题研究,并赴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学习考察,重点考察两地在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科技金融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他还参与提出浦东新区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在学习借鉴中关村财政科技投入体系基础上,结合新区实际,提出新区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特别是在扶持类型、对象、方式、手段等方面更加注重创新。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2015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是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浦东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和艰巨使命,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亟需跟进。面对单位交办的任务,杨墨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在他与同事的积极努力下,形成了《浦东新区统筹管理财政科技投入的工作方案》,为助力浦东“二次创业”献计献策,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添砖加瓦。
认真履职
为财政管理改革贡献力量
2015年1月,杨墨迎来新的挑战——积极参与新区财政管理改革。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杨墨配合处领导在落实财政专项资金整合相关举措、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规范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协助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方面,经杨墨和同事们的认真梳理、反复挖潜,目前新区区级财政存量资金已盘活220亿元。在协助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梳理与整合方面,杨墨协助领导参与制定整合方案,整合后的区级财政专项资金从75项减少为36项,整合比例达到52%。在协助制定落实专项资金实施方案方面,杨墨在对整合后的36项专项资金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提出进一步修订完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新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杨墨常说“遇事多动脑,多思考”。财政改革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正是出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工作质量的不懈追求,在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过程中,他常常能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措施,开创工作新局面。如在区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过程中,针对部分专项资金小而散,支持方式雷同,部分专项资金管理不尽规范、未制定管理办法以及缺乏评价调整机制、政策期限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清理整合、保障重点,盘活存量、控制增量,创新管理、注重绩效”的整合思路,有力地推动区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的开展。
清清白白做事
坚守党的信仰与宗旨
杨墨自2002年8月加入财政干部队伍以来,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多部门工作。多部门的轮换并没有使这个年轻人变得懈怠。他忠于职守,始终以高度负责、勤奋刻苦的态度忘我工作。他几乎从没有休过公休假,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在办公室里埋头工作,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的很晚。有人给他算过一笔“加班账”:工作13年来,杨墨累计加班天数超过1200天,累计加班时间超过2500个小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财政是敏感部门,但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他坚守着党的信仰与宗旨,从不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常常告诫自己,要常怀公仆意识,始终保持自律、自警和自省。积极参加“走千听万”、结对帮困等活动,通过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深入了解基层和预算单位的所思所盼。他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使财政工作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基层和预算单位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推动解决群众关注、关心的民生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更真切的一手资料。
杨墨常说,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保持“三颗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一颗“赤诚心”;对本职工作和群众利益,永葆一颗“奉献心”;对金钱名利和各种诱惑,永葆一颗“淡泊心”。杨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上海市财政局人事教育处供稿)
责任编辑 黄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