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科学分析新常态下财政领域的趋势性变化,发挥好财政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的作用。

2014年12月29日至30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如何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财政形势以及如何做好新常态下的财政工作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把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与我国经济新特征相结合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又一升华和飞跃,是从容应对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的基本遵循,充分展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要与时俱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科学分析新常态下财政领域的趋势性变化,正确把握做好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发挥好财政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的作用。
趋势一:财政收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要克服速度情结,防止竭泽而渔
进入新常态后,财政收入将呈现由过去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一位数增长的态势。从近几年的收入增长情况看,这种趋势已经明朗。对此,要保持清醒头脑,实事求是地看待收入增速变化。要科学测算财政收入,防止过高地确定财政收入预算目标。绝不能在经济放缓、收入增速下降的时候,收“过头税”、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形成对经济的顺周期调节。坚决防止和纠正财政“空转”行为。要严格落实新预算法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清理检查,严肃查处财政“空转”行为,维护财政经济运行良好秩序。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要通过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激发企业活力,大力支持创业创新。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绝不能再搞“政策洼地”。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支持税务、海关等部门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趋势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要花钱买机制,确保可持续
在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的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织密织牢民生安全网、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原有基础设施的更新维护等都需要增加投入,财政支出继续刚性增长。
楼继伟指出,要从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寻找对策。科学界定财政作用边界,政府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区分公共性的层次,调整结构,有保有压。改善民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树立正确的民生理念,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不搞锦上添花。主动出击建机制,着力解决制度碎片化等问题,花钱买机制,增强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创新投入方式,对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扶贫开发等,可以通过PPP、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要厉行勤俭节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趋势三: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充分发挥财税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紧密联系。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推进财税改革更为紧迫,任务更加艰巨。
楼继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财税改革高度重视,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财政部门要不辱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积极支持其他领域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趋势四:预算规范管理、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楼继伟强调,要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预算法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全面推开,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已经起势。要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将法治的原则作为行为处事的准则,将法治的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中,要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财税改革。增强预算的法治性和约束力,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加强各项财税改革具体方案与新预算法的衔接,贯彻执行好新预算法。
趋势五:财政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要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
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放大,统筹实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防风险等多重目标,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财政调控面临着诸多“两难”问题。
楼继伟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定力,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业稳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就不采取短期政策强力刺激经济。要注重供给管理,通过进一步破除行政性垄断和管制壁垒,促进企业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政策,促进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企业能更有效率地利用各种要素。要坚持精准发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定向调控的优势,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同时,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调控手段的协调配合,形成调控合力。
趋势六:建设大国财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要主动参与国际财经交流和全球经济治理
楼继伟指出,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要增强战略自信,趋利避害、顺势而为,积极服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布局,努力争取和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树立“大国财政、统筹内外”理念和全球意识、安全意识,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把财经政策设计放在全球治理框架下统筹考虑,努力争取和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