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在1998年1月5日的《经济日报》上撰文指出,目前,一些企业集团和政府部门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下一世纪初使一结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这种提法的可行性是有疑问的。
企业发展、扩张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内部扩张,通过资本积累,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向相关产品、相关产业发展。一是外部扩张,通过资产购并、重组,将别的企业拿过来。目前,不少企业集团、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认为第一种发展太慢,有的企业集团领导明确提出: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本集团三、五年乃至十几年都不大可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因而强调第二种发展思路。有些企业集团进行大规模扩张,兼并过来许多没有什么优势的企业;有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则实行“拉郎配”,或整行业建制地变成一个大公司、大集团。这样一来,确实可以在短期内把企业的销售额、资产规模“做”大,但企业(集团)的内涵如科技研究与开发水平、管理水平等等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能进入世界500强固然很好,但这不是硬争过来的,譬如说,目前把所有的钢铁企业合并成一个公司就能进入500强排行榜,但这并不能改变我国钢铁工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的局面。贪大图快凑“大个”的做法很可能“欲速则不达”,反而把核心企业,把好企业拖垮,最后一死(破产)一片。韩国的企业集团已经有这样的先例。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四跨”企业集团时,同时提到了一些前提条件,就是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要建立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机制,等等。不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即使实现了“四跨”,可能也是泥足巨人,难以稳定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