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杜彦卿 白志平
[大]
[中]
[小]
摘要:
1995年6月,河北省丰宁县石人沟乡的群众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与财政所长道别,欢送他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说起财政所长的功绩,人们有口皆碑:500多户农民的脱贫,财政收入10年增长10倍,无不浸透着财政所长的心血和汗水。这位财政所长就是憨厚的山里汉子—于德清。
“痴汉子”
1984年,于德清被招聘为乡财政所会计。他背起简单的行囊,告别家人,来到离家80多里的石人沟乡,成了一名光荣的“红管家”。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达到“痴”的程度,但也有人不理解,说他“傻”。刚参加工作不久,所里对农业税征收实行分片负责制,于德清负责官木山村。这个村群众分布在三条大山沟里,居住特别分散,一两户、三五户的自然村就达37个,山高坡陡石头多,自行车只能推着走。为使税款尽快入库,他白天黑夜连轴转,白天收了,晚上接着串户,有时干到后半夜。一天,大约晚上10点多钟,他从黑沟居民组收完税往村里赶,路途大约30里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且是深山老峪,野兽经常出没,他硬着头皮,边走边喊,用两山的回声给自己壮胆,走到村委会所在地,已经是凌晨两点来钟,浑身出透了冷汗,棉衣也湿透了,脚也打了血泡。就这样,平常8天才能走遍的这个村,他凭着对工...
1995年6月,河北省丰宁县石人沟乡的群众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与财政所长道别,欢送他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说起财政所长的功绩,人们有口皆碑:500多户农民的脱贫,财政收入10年增长10倍,无不浸透着财政所长的心血和汗水。这位财政所长就是憨厚的山里汉子—于德清。
“痴汉子”
1984年,于德清被招聘为乡财政所会计。他背起简单的行囊,告别家人,来到离家80多里的石人沟乡,成了一名光荣的“红管家”。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达到“痴”的程度,但也有人不理解,说他“傻”。刚参加工作不久,所里对农业税征收实行分片负责制,于德清负责官木山村。这个村群众分布在三条大山沟里,居住特别分散,一两户、三五户的自然村就达37个,山高坡陡石头多,自行车只能推着走。为使税款尽快入库,他白天黑夜连轴转,白天收了,晚上接着串户,有时干到后半夜。一天,大约晚上10点多钟,他从黑沟居民组收完税往村里赶,路途大约30里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且是深山老峪,野兽经常出没,他硬着头皮,边走边喊,用两山的回声给自己壮胆,走到村委会所在地,已经是凌晨两点来钟,浑身出透了冷汗,棉衣也湿透了,脚也打了血泡。就这样,平常8天才能走遍的这个村,他凭着对工作的一片痴情只用3天时间就跑完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塞外的丰宁每到冬天天寒地冻。一天,北风凛冽、滴水成冰,于德清骑着摩托车去离乡30多里外的千佛寺村征收屠宰税。路上要过一条河,当他小心翼翼地踏冰过河时,“咔嚓”一声,连车带人掉进了冰水里。刺骨的冰水一下子淹没了膝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周望望,一个行人也没有。他在冰水里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爬上河岸,鞋底掉了,腿和脚都冻成了冰溜子,全身麻木,而要去的村庄坐落在一高山上。他咬着牙,发动着摩托车继续往山里走。等到达千佛寺村时他被冻得说不出话来。村干部老高把他领到家里,生了一盆火给他取暖,这一冻一热加上过度劳累,导致扁桃体发炎,并发气管炎、肺炎,高烧不退。偏僻的山村缺医少药,老高劝他回镇休息,等病好了再去。他却说,来一趟不容易,又是年末,不抓紧征收,就会影响年度任务。于是他让老高在身上拔了几次火罐子,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税款及时入库了,而由于他的病没有及时治疗,留下了“气管炎”的后遗症。
1989年10月份,财政部门招干考试,对于一名招聘干部来说,这的确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德清真想像有的人那样请假复习功课,考个好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财政干部。当时正值秋季,农民手里有点活钱,是农业税征收的黄金季节,如果错过时机,将增加农业税征收难度。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国家的税收是大事儿,就放弃了请假复习的念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征税第一线。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当年,全乡提前完成农业税任务,而他却失去了这次转干机会,至今还是一名招聘干部。对此,有人不理解,说他冒傻气。于德清却认为自己虽然是一名招聘干部,但是一名党员,是在为党工作,为党工作没有招聘与正式之分,没有临时与长期之分,为党工作不能讲条件。对这件事,他心里非常坦然,对说他傻的人,他只是报以“傻”笑。
“硬汉子”
在基层征税,面对的不仅仅是吃苦、受累,有时还需要冒着风险和逃税人斗智斗勇。于德清称得上是一个“钢铁”般的硬汉子。1990年春天的一天,一个外地商贩在当地收购了一大车羊绒,为了逃税躲避起来。于德清得知后马上对所里同志进行了布置。他找了一台小拖拉机,带领所里的同志们沿着沟沟坎坎的山路追赶。当车爬到一个山腰时,爬不动了,司机赶紧踩闸,由于用力过猛,制动失灵,眼瞅着拖拉机往后倒,一个轮子突然悬空,情况非常危险。他赶紧喊了声:“快下车!”等其他同志跳下车,他再想跳时,已经来不及了,拖拉机一下子翻倒在路边的沟帮上,把他甩进了很深的大沟里,当时就昏了过去。等大伙把他从昏迷中喊醒,看他全身伤了好多处,尤其是脚伤的不能站立,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他摇了摇头,觉得挺清醒,就抓起一把泥土按在流血的几处伤口上,让大家搀扶着,又心急如焚地继续寻找逃税人。最后找到了那个藏起来的商贩,经过耐心的讲解政策,让他补交了1.2万元的税款。事后,他对大家说,为国家追回了这么一大笔税款,自己摔这一下儿,值得!
还有一次,正是收购山杏核的季节,于德清发现一个体户收了一汽车杏核没交税就偷偷地溜走了。他骑上摩托车沿着山路直追上去。偷税人发现有人追赶,故意让司机把车开得左右摇摆,故意往沟下挤他,几次被挤倒在路边,但他还是紧追不放。等路面稍宽时,他瞅准机会猛然加大油门,一下子蹿到前边把车截住。经过长时间交涉做工作,使其补交了税款。说起这件事,他很平静地说:收税,就得有这么股子劲儿才行!
“热心汉”
于德清出身农家,对农民的疾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改革开放以来,石人沟的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农民没有摆脱贫困。有一天,于德清到木匠营村一位老复员军人家收农业税。这家老俩口,一个是残疾人,一个是常年有病在床,两间破茅草房,缸里粮食所剩无几,按规定需要交20多元的税,钱虽然不多,但他真不忍心收,就拿出自己的钱替这老俩口交了税。这件事儿对于德清触动很大: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不能只知道收税,还应当帮助乡亲们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
丰宁地处承德东南部,这里,群峰峻峭,低岭相连,沟壑纵横,是全国的贫困县之一,石人沟又是丰宁最贫困的乡。全乡分布于一条狭长60华里的死山沟里,山高沟深,交通不便,进山出山唯有一条路,人称“一线天”。农民生活来源主要靠土里刨食,土地大都分布在大沟两侧的山坡上,土质又很薄。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壮大财源从哪里下手呢?
于德清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这个乡发展林果有历史,但由于缺人才、缺技术,林果业虽然占农业很大比重,效益却很不理想。他与县林业局联系,聘请了一名高级农艺师来乡办班讲课,现场指导,按照新的技术要求对果树进行修枝、整干、改造。又先后筹资2万元,搞了4个果园的水利配套工程,当年全乡就有6000株老果树实现了全新的技术管理,增加果品产量2万多公斤,农民增加收入2万多元。在这基础上,他又多方联系,帮助从外地购进了红富士、短枝红星等6个新品种的果苗4万株,帮助新建了5处百亩果园。1993年,乡里大多数果园都发生了果树腐烂病,眼看着一棵棵摇钱树就要死掉,他和所里同志四出奔走帮助购买防腐药,为果农根治腐烂病果树1200多棵。
在两间房、北沟等村下乡时,于德清发现靠山场搞养猪、养兔、养牛是一条路子。就选了既有一定积极性、又肯下苦力的5个最困难的贫困户作为示范户,给予重点扶持。为了学习养殖技术,他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500元钱购买了10多种100多份实用技术资料,并将资料刻印300多份无偿赠送给5个示范户和当地老百姓。对一些没文化的农户,他就念给他们听,实践中又手把手地教,直到他们掌握了技术为止。不到半年时间,这5户仅养殖业获人均纯收入就达500多元。示范户的显著效益,激发了全乡农民的积极性。他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扩大宣传,到1992年底全乡通过养畜人均增收超百元。此外,他还多次到外地联系种籽,帮助土质好、气候适宜的村种植蔬菜和药材,聘请技术人员作指导,当年建菜园8处,育苗木400亩,种药材300亩,不仅使种植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还为乡财政增加特产税3万多元。
于德清到石人沟乡工作后,心里总在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要富民富乡,除搞好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外,还必须想尽办法上一些工业项目,到底上什么项目好呢?他想来想去冒出了对周围大山进行勘测的主意。他把这个想法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后,立即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他们从承德请来了专家,经过长达4个月的勘测,果然发现了两处矿点,一是金矿,一是铁矿。找到了矿点,资金投入问题又摆在了面前。为尽快筹措到资金,于德清吃了不少苦头。跑县、跑地区有关部门,没有结果。情急之中,他去找在石家庄工作的一位老乡。费尽周折,终于用财产抵押借来贷款150万元。这150万元资金都用于开矿基础建设,生产设备的钱还是没有着落。于德清又通过多方面的联系,从承德钢铁厂借来价值100多万元的生产设备,商定待企业投产后以供应铁精粉的方式进行偿还。金矿和铁矿这两个项目投产后,1995年一年就创利税100多万元。这两个项目的建设投产,不仅给乡带来一笔收入,而且还安排了230多名农村剩余劳力,使这些农户大都摆脱了贫困。几年来,于德清先后帮助乡村从外争取、拆借、筹集资金近200万元,帮助500多户摆脱了贫困,帮助乡村恢复、新建大小企业10多个,为这个贫困乡改变面貌,做出了贡献。
“直汉子”
在于德清帮助下富起来的农户,心存感激,都想给他点回报,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养猪专业户老武,致富后给他送来300元的谢礼。他回答:“老武啊,在你看来,我对你的心意是用钱买来的,这不是小瞧我吗?”老武眼含热泪把钱带了回去。
于德清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双亲均已年近七十高龄,母亲有心脏病,妻子靠常年服药支撑身体、操持家务,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家境十分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时常想着老百姓。承包户方清华的果园因水利设施不配套,干旱严重,果子大部分被旱落。于德清想帮他一把,但是,当时乡里干部连工资都发不出,他就说服老父亲把自家卖牛得来的2000元钱借给了方清华。解决了水利配套问题后,果园由原来的每年赔1000多元的承包费到挂果1万多斤,收入5000多元。
于德清虽然很清贫,但从不为金钱所动。1992年,一位黄金个体户登门送他两枚金戒指,让他在税收上给照顾照顾。于德清说:“金子虽然贵重,但有价,可我们财政干部为国家理财的良心无价!”把送礼人推出门外。于德清给自己定了条规矩:公事公办,决不假公济私,同时告诉妻子:“凡是我不在家的时候,无论什么人送什么东西一律不准收。”一年秋天,有人假称是于德清的同学给他家送去两篓苹果,他妻子硬是把送礼的人闩在门外一个多小时,令送礼人扫兴而归。
令于德清感到不安的是,对家人欠账太多。他工作的石人沟乡距他家80多华里,中间要翻越一座大山,加上工作脱不开身,很少顾家。1991年,妻子住院70天,他未顾上去医院看一眼。妻子理解他,支持他。她常说:他那摊子事儿也不容易,要干好就辛苦,不能因家里的事拖了他的后腿。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使得于德清工作的拼劲更足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于德清又调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丰宁土城镇任农税所所长。他的理想又开始在一片新的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已过不惑之年的于德清,脸上挂满了朴实,在他身上透着一股正气,在人们眼里,他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责任编辑 张沁)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