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高强
[大]
[中]
[小]
摘要:
过去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克服了社会保障改革任务重、业务工作新、机构和人员不足等诸多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六中全会《决议》要求,1997年全国社会保障财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业务基础建设,转变和健全财政职能,完善财政、财务制度,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围绕这一基本思路,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抓住逐步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坚持把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这两项重要工作,规范各项基金及其经办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以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和试点工作;适当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强化财政社会保障经费支出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完成这些繁重任务,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地树立改革意识、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财务管...
过去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克服了社会保障改革任务重、业务工作新、机构和人员不足等诸多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六中全会《决议》要求,1997年全国社会保障财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业务基础建设,转变和健全财政职能,完善财政、财务制度,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围绕这一基本思路,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抓住逐步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坚持把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这两项重要工作,规范各项基金及其经办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以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和试点工作;适当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强化财政社会保障经费支出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完成这些繁重任务,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地树立改革意识、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应有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积极、主动地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继续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一模式已基本确定,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各地区要充分考虑一定时期内筹资比例、待遇标准以及结余投资收益等对财政和企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
2、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卫生事业改革。按照国务院部署,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已扩大到57个城市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各试点城市财政局更要直接参与具体方案的测算、研究制定,以保证改革方案的顺利出台和运转,并及时研究解决方案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尚未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地区,财政部门仍要抓紧抓好由医院管理公费医疗经费的作法,以控制公费医疗支出的不合理增长。关于卫生事业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工作,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推进区域规划和医药分业管理,促进卫生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3、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在国务院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出台之前,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及财政部的有关精神,加强与当地人事部门的联系与协商,为今后推行统一的改革方案创造条件,并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
4、适应形势需要,努力推进民政财务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与民政部门共同推进民政财务改革,帮助民政部门全面实施财务统一归口管理,以提高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同时,要重点参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管理的研究和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建立直接涉及到国家财政和企业(单位)的负担能力,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坚持与财政和企业(单位)负担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做到既能保证城市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又不超越财政、企业(单位)的承受能力,还能调动低收入者广开门路、多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5、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各地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这项工作,主动参与本地实施办法的研究制定和实施,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使其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及各项预算外资金管理
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要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在国家财政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专款专用,加强财政、审计监督。这是国务院交给各级财政部门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各项预算外资金管理。
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将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重点,研究制定实施办法,争取在1997年年底之前将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以便为将来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奠定较好的基础。
2、规范社会保障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社会保障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过去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近年来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在认真清理检查的基础上,切实将卫生、民政等有关社会保障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规范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和财务管理制度,统筹安排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内外收支。另外,各级财政部门在实施预算外资金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内部各职能机构的职责分工,统一管理部门和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适当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加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
目前,各级财政都很困难。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社会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各级政府必然要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逐年增加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预算平衡的前提下,逐年适当增加财政社会保障经费支出,并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预算管理上,各地仍要继续坚持分类管理的办法,对正常经费要完善单位预算包干办法,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推行零基预算法;对专项资金要实行追踪反馈责任制,有条件的地区,在使用时可试行招投标制度和询价采购办法;对事业周转金要严格控制规模,限定投向,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对以奖代补经费,要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在财政社会保障经费支出的安排上,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卫生和优抚事业单位,要保证其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经费需要,严格控制重复购置大型设备等不合理支出;对公费医疗、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转移性支出,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调整开支标准,保证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保证救济对象的基本生活和优抚对象的生活需要,遏制不合理的支出;对就业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要与失业保险基金通盘考虑,发挥两笔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对民政救灾支出,要坚持中央与地方并重的方针,除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必要的经费外,各级财政都要在预算中安排必要的救灾经费。要继续抓好支出定额管理和效益考核工作,把预算资金的分配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定额基础和良好的使用效益之上;要认真分析社会保障部门及单位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了解其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情况,加强预算内、外支出的衔接;要继续按照分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社会保障支出范围。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制度.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搞好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是各级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责。今年的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很繁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贯彻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失业以及医疗保险基金及其经办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会计制度颁布之后,原有的不统一、不规范的制度要改按新的统一制度执行。并根据新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认真搞好培训工作。二是继续帮助民政部门推行民政财务统管工作,完善自然灾害救济经费的财务管理体制,重点规范最低生活保障金、救灾周转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及其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对最低生活保障金,各级财政部门从一开始就要建立与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相配套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以保证这项制度的规范化运行;对救灾周转金,财政部拟在专项财务检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将救灾周转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促进其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进一步搞好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的统一归口管理和经费指标划转工作,不能留有缺口,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四是进一步完善医院、优抚单位等社会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使其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继续抓好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调研和宣传工作
认真开展调研工作是各级财政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尤其对组建不久的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机构更是如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配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搞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一模式、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试点运行情况、社会保障基金财政管理状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等方面的调研工作,为有关政策的研究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从两年多的实践来看,加强宣传是开展社会保障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舆论工具,紧紧围绕工作重点,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管理、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模式、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情况、救灾经费管理办法等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为各项社会保障财务工作的开展奠定社会基础。
六、继续推进机构组建工作,加强业务基础建设
机构和业务基础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保证和基础条件。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一切工作都无法进行,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搞好机构组建、业务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组织干部学政治、学理论,努力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讲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的政令畅通。要加强廉政建设,模范遵纪守法,坚决反对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消极腐败行为,做到警钟长鸣。 (责任编辑 王旭)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