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本刊记者 石化龙
[大]
[中]
[小]
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大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优化财源结构,壮大了财源基础。全区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12.6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133.3亿元,年均递增17%,其中“八五”期间年均递增23.3%,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财源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5年,全区国有经济提供的各种税收占税收收入的56.8%,比1990年下降9.9个百分点;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提供的税收与1990年相比分别都有所提高,全区约有五分之二以上的的税收是由集体与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八五”期间,广西财政经济确实发展很怏,财政实力也显著增强,但由于支出的增长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全区财政一直没有能够走出困境,赤字面和赤字额在逐年扩大。形势如此严峻,靠什么解决自治区财政困难?财政厅长佘国信坦言:“当前中央财政赤字也居高不下,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单靠中央的转移支付是不现实的的,而且随着分税制体制的实施,个区上划中央的增值税、消费税势必相应增加因此,根据近几年全区上下开展财源建设的实践和成绩,缓解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抓好财源建设”
把特色农业财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大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优化财源结构,壮大了财源基础。全区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12.6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133.3亿元,年均递增17%,其中“八五”期间年均递增23.3%,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财源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5年,全区国有经济提供的各种税收占税收收入的56.8%,比1990年下降9.9个百分点;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提供的税收与1990年相比分别都有所提高,全区约有五分之二以上的的税收是由集体与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八五”期间,广西财政经济确实发展很怏,财政实力也显著增强,但由于支出的增长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全区财政一直没有能够走出困境,赤字面和赤字额在逐年扩大。形势如此严峻,靠什么解决自治区财政困难?财政厅长佘国信坦言:“当前中央财政赤字也居高不下,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单靠中央的转移支付是不现实的的,而且随着分税制体制的实施,个区上划中央的增值税、消费税势必相应增加因此,根据近几年全区上下开展财源建设的实践和成绩,缓解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抓好财源建设”
把特色农业财源开发摆在首位
近几年,广西各级财政部门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逐步提高财政预算内资金川于农业的比重,合理调整支农资金结构,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大抓农业综合财源开发,重点发展“两高一优”创税农业。1995年与1990年相比,全区农业税收入增长了2.79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了2.33个百分点。
武鸣县把培植农业特产税源当作地方财源的“重中之重”来抓,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三个同步增长。“八五”期间财政共向农业投入80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甜蜜工程”和“绿色工程”,建立了90万亩粮食、20万亩甘蔗、10万亩木薯、6万亩龙眼、2万亩烟叶、5万亩香蕉、50万亩林木的7大种植基地,粮食种植面积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之比由1984年的8:2调整到目前的6:4。在此基础上,确立了100个粮食综合开发重点村,20个年产甘蔗超万吨村和30个年产甘蔗超5000吨村,建立起一批“龙眼乡”、“龙眼村”,使全县213个村都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1995年农业总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0儿,财政收入2.415亿元。在80%的乡镇中,农业特产税占预算收入的70%以上。
崇左县是广西的“最甜县”,蔗糖总产量和人均产蔗产糖量都居全区第一位,目前,该县的两家糖厂日榨量分别达到了6000吨,每天分别要有400多辆卡车运蔗入厂才能保证工厂的正常生产。该县实行县、乡、村和糖厂四方齐抓共管,努力安排好蔗农砍蔗、调度运蔗车辆、提高工厂生产率,保护农民群众种蔗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蔗糖生产健康发展。县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60%左右来源于蔗糖生产,县财政成了真正的“糖财政”。
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重点
这儿年国有企业尽管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但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各级财政部门从政策、资金和工作上积极扶持国有企业发展,重点帮助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引导企业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河池地区为培育国有企业财源,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压缩行政经费,腾出资金增加对企业的投入。1992年至1995年,地区财政共安排工业企业技改资金、工业周转金、财政信用资金1.8亿多元,支持工业企业的12项技改项目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同时,财政部门还发挥自身优势,牵线搭桥,协助企业多方筹措资金,1990年以来,通过银行为企业注入技改资金2.1亿多元,引进外资4亿多元,为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增添了活力。经多年努力,促进了企业节能降耗,上品种、上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出现了企业增收、财政多得的局面,1995年地区本级财政收入达到6876万元,其中有78.85%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地区级工业企业,比1990年增长2.65倍。
玉林地区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狠下功夫,搞活企业。。对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造,对已经改造成股份制的企业,严格按《公司法》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制运作;对国有小型企业通过改、租、并、卖等方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创新经营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企业竞争力。玉柴集团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在原有净资产1.1亿元的基础上,发行8000万股法人股,筹集资金2.4亿元,后又与5家外商合资,筹集资金5220万美元,成为我国首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1995年初,玉柴销售外资股并在美国间接上市成功,再次筹集资金6174万美元,总股本达到4.72亿元。这几年,玉柴通过股份制改造,得到了高速高效发展,去年创利税5.6亿元。玉林市1995年财政收入达到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3%,继续保持在全自治区县市中的领先地位。玉林地区还着力抓好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通过推行厂长经理公开招聘办法,促进企业扭亏增盈。如容县通过这一举措,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12%,亏损额下降80.10%。
把乡镇财源建设推上新档次
乡镇是培植地方财源的主要基地。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各地着力发展“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乡镇企业,努力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发展速度连续4年居全国榜首,去年总收入达到2798亿元,年均增长88.5%。去年乡镇企业上缴税金34.8亿元,在全区地方财政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全州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的重点放在狠抓投入上,1993.1994年县财政筹资投入3200多万元,各乡镇每年新增投入都在200万元以上,全县乡镇企业总数已发展到46585个,其中产值超百万元企业66个,超千万元企业3个,超千万元的村51个,超亿元的乡镇13个。1995年实现税收278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3.95%。
武宣县明确规定,在经过认真分析、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可行的项目每上一个,县财政都拿出30万元作为铺底基金,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利用本地资源和优势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后备财源的积极性。
横县附城乡把大力发展茉莉花茶种植加工作为当家财源来培植,投放财政周转金800万元,种植茉莉花16000亩,建成加工厂36家,每年花农收入6000多万元,茶厂收入1.22亿元,财政增加收入150多万元。该县校椅镇以销售和加工为龙头,建起茶厂、水果加工厂、缫丝厂等乡镇企业,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建立起几千亩的花茶基地、木薯基地、桑园基地和上万亩的林果基地,再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发动千家万户参与开发,形成了规模经营的格局,1995年该镇乡镇企业总收入达4亿多元,上缴税金600多万元,占镇财政收入的52%。
如今,广西“老乡”已不再是原来的几间茅屋、几口铁锅的手工作坊,正以现代化的姿态向前迈进。1995年,国家公布的1000家最大规模乡镇企业,广西有7家:1000家最高利税乡镇企业,广西有13家;还有两家坐上了全国34个行业340家最大规模乡镇企业的交椅。
把兴办第三产业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三产业投入少、上马快、收效大、就业人员多,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南宁市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唯一近海的首府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给该市放手发展第三产业、开拓新兴财源带来了大好机遇。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和重新制定了关于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利用外资、土地开发、经济技术开发、对外加工装配、补偿贸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办法,并致力于改善市场环境,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和外商前来投资兴办企业。从1993年起,第三产业已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发展到金融、信息、科技、房地产开发、劳务、咨询服务、文化娱乐、仓储、旅游等行业。1995年实现产值76.9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3.06%,已位居三大产业之首,税收入库达5.14亿元,成为财政收入的又一支柱。
玉林地区大力培育市场体系,以发展专业市场为龙头,带动其它各业发展,全地区先后建成了成衣、中药材、小百货、小五金、农副产品和粮食、建材等商品专业市场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其中玉林市中药材市场是全国十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工业品服装市场是广西目前最大的专业市场,日成交额超过300万元。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地方财政增收,1995年全地区营业税收入比上年增长29.42%。
南宁地区具有沿边、沿江、沿铁路、沿首府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潜力很大,地委、行署紧紧抓住这一优势,建立起了7个边民互市点,开辟了多条旅游线路,培育了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和48个消费品零售市场,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新兴财源的培养。1995年全地区从事第三产业人员达36万多人,产值28.8亿元,比1990年增长86.74%,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3.98个百分点,营业税收入达到634万元,比1990年增长8.7倍。
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财政收入新来源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需要多少财政资金的投入,需要的只是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都想方设法在资金、场地、技术、能源等方面为私营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培植新的财源。
百色市在从业对象、注册资金、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区域、登记发照手续、各种专项审批等方面进一步放宽,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工商部门先后新建、扩建了7.5万平方米的城内三大市场和一批乡级市场,一些乡村的农民也筹资兴建了一批农贸市场。。到1995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723户,比上年增加2142户,私营企业103家,上缴的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5%。特别是一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较快的乡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财政收入的新的重要来源。如百色镇,1995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交纳的税金已占该镇全年财政收入的90.26%,成了财政的主要支柱。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