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大检查工作,并将大检查办事机构直接隶属于市政府领导,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身兼该市大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的孙永亮市长就说:“大检查工作是按国务院的指令进行的,它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大检查工作是集税收、财务、物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监督检查,检查范围很广,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因此归市政府直接领导很有必要。一是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实施高层次的监督,弥补审计、税务、物价部门监督的不足;二是有利于强化宏观调控,通过检查,进行信息反馈,为市政府决策当参谋;三是通过监督检查,有利于为市政府培养造就一批当家理财的干部;四是有利于减少层次,及时向市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五是有利于监督检查工作长流水、不间断地进行。鸡西市大检办独立存在,每年的工作井然有序:第一季度搞对上年度的复查验收;第二季度搞专题调查和专项检查;第三季度搞参检人员培训和组织自查;第四季度搞重点检查。工作一环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乱,一年四季,总有事干。市政府对大检办的工作非常满意。
自1985年开展大检查工作的10年来,鸡西市共查出违纪资金13105万元,应入库金额8005.1万元,已补交入库7898.5万元,入库率为98.67%。从入库额分析,1985年至1989年的前5年平均入库额为507.1万元,从1990年至1994年后5年平均入库额为1071.4万元。前5年没有固定工作班子,人员临时抽调,搞季节性的检查,后5年有固定工作班子,人员有固定编制,有市政府直接领导的独立存在的市大检办工作机构,抓大检查,经济效益就有了成倍的增长。尤其是1994年,由于工作思路对头,全年查处违纪额就达1673.7万元,应入库额1486.4万元,已补交入库额1486.4万元,入库率为100%。事实表明,决定因素在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直接领导。新任市委书记孙永纯同志说,市大检办确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不仅每年为国家挽回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还对加强财务管理,堵塞漏洞,减少财经违法违纪,促进廉政建设,发展地方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市府直管大检办,一是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单位和个人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容易萌发小团体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加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建立上的空档和漏洞,使违法违纪者有机可乘。因此,必须加强对财经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严格执法的要大力表彰,对执法不严的要给予批评,对贪赃枉法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绝不能网开一面,听之任之。二是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履行监督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府对经济调控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检查监督,大检办履行这一职能责无旁贷,它可以组织和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及机构,从宏观至微观跟踪社会经济运行的轨迹实施监督,调节解决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出现的一些宏观的失控现象,从而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解决市场体制不能解决的问题。三是增加财政收入,平衡预算的需要。国家预算的平衡,不是单纯的财政问题,它牵动着政治和经济的大局,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财政收入还没有做到应收尽收,还有少数纳税人钻财税改革的空子,偷漏国家税收。为确保国家预算任务的圆满实现,一方面要加强日常财税监督和税收征管工作,另一方面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严肃查处隐瞒、截留收入、偷税漏税等违法违纪行为,堵塞跑冒滴漏,把流失的财政收入都统统收缴上来。多年大检查实践证明,尽管人们对开展大检查的认识不尽一致,反映也不完全一样,但对10年来鸡西市大检查共为国家追回7898万元流失的财政收入大家是公认的。事实证明,开展一年一度的大检查已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困难,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预算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
鸡西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大检查工作。市大检办也把主动取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作为做好大检查工作的根本保证。市大检办负责同志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想大检查工作受到市党政领导的重视,首先我们大检办本身自己要重视,要做出成绩来,我们没有一个自强心、拼搏劲,叫人家怎么对我们重视?”为了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大检办每年工作都闯出新路子,采用新方法,做出新成绩。
早在1987、1988、1989年,在参检人员不易抽调或调动上来的人员不认真进行检查的情况下,鸡西市大检办就采取与评定技术职称挂钩的办法,搞双向考核。即不参加大检查工作的财会人员,不予评定财会技术职称,由于工作失职、渎职被查出有问题的财会人员也不予评定技术职称。这样不仅推动了大检查工作的有效进行,也在大检查工作实践中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这个做法受到了财政部的肯定和推行。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财经违纪行为,1990年,他们实行标本兼治,重在做好服务基层的工作。每到一户企业,不是把补交款拿到手了事,而是针对检查出的问题,热心地帮助企业制订整改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堵塞工作漏洞,避免屡查屡犯。这一年共提出279项整改措施,受到了被查单位欢迎,其中有273项得到了落实。在这以后他们把服务工作寓于检查之中,年年为基层企业办实事办好事。
1991年,在大中型企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侧重抓了对“五小”的查处。即查“小金库”、“小站台”、“小煤矿”、“小贩运户”“、小汽车修理铺”。他们会同市检察院联合发文,一起检查小金库,当年就查处20余万元。在查小汽车修理铺的过程中,他们根据发现的个体机动车到国营修配厂修理,而行政事业单位、国营企业的公车却到个体户修理,一些个体修理铺利用开发票多开款额,搞回扣、赠送实物、偷漏税等大发横财,使大量财政资金流入个体户和司机等有关人员个人手中等情况,市大检办向市委、市政府作了详细的书面报告,并提出了治理机动车修理行业的几项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会同市交通局制订了“两定、一结、一管”的管理办法,即“定点修理,定点供应配件,维修费统一结算,对车辆维修实行全面管理”等措施,从而堵塞了漏洞。仅两个月公车修理费就降低45.7%,节省车辆维修费支出27万余元。
1994年他们针对小煤矿遍地开花,小站台偷漏税费比较严重的情况,全力以赴对小煤矿、小站台进行了专项的严检严查。历经三个月,共查出违纪金额48万余元,已入库47.1万元。并针对加强小煤矿、小站台税费管理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写了专题报告,建议市政府实行“经营统一管理,税费集中收缴”的措施,受到了市长的重视。市政府下发了文件,制定了《税费征收管理办法》并召开了控制税费流失,增加财政收入的专门会议,进行部署。会后仅20多天就收回资金600多万元。采取这项办法,每年大约可减少税费流失3000多万元。
近几年来,市大检办也初步摸索出一些主动取得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的作法。一是每年接到国务院关于开展大检查工作的通知,就尽快拿出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具体意见和工作方案,报经市政府同意后向县区大检办下达,使各级大检办打有把握之仗。这次清查小金库,接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省大检办的内传电报通知后,立即向市政府汇报,草拟通知,召开清理工作会议,并发表电视讲话,在报纸发布消息,仅两天就把这项工作部署停当。二是召开重大会议,主动请党政领导参加(每年都召开一次大检查工作会议)并讲话,强化动员作用。三是见缝插针,主动与市党政领导沟通,对工作勤请示、勤汇报。四是遇有工作难题,主动请示党政领导予以帮助解决。
(责任编辑 江正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