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并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市场体系)、三个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我国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城镇职工(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职工失业保险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医疗、工伤保险等项改革也在推进过程中,一些经验也值得总结。但是,由于经济生活中的许多基本关系尚未理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总体而言仍落后于其他改革。一是没有形成多渠道筹资的机制,经济责任主要由国家和用人单位承担,个人出资很少。这就不得不受到国家财政和用人单位经济状况的制约,并加重了部分国有企业和单位的负担;二是改革进度参差不齐,以企业缴费为主的养老保险统筹进展较快,医疗保险和职工个人缴费机制的建立进展较慢;三是政出多门,条块分割,造成行业与地区之间、优势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影响了社会化管理;四是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社会保障既是一个分配问题,也是一项政府行为,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完全实现,客观上要求国家财政参与分配和管理。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公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今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目的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而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有一个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弥补市场竞争的缺陷。为了尽快建立起比较规范、适应国情国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社会保障水平应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因此,社会保障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保”,只能保证劳动者最基本生活需要,并应控制在财政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之内。国际经验表明,有些国家因社会保障水平过高,这项支出已经占到GDP的40%左右,一方面加重了政府支出的负担,另一方面大大抬高了企业成本,影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国家的政府虽然也想改变负担过重状况,但由于社会保障与国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联,具有很强的刚性,这方面政策,一般都不敢轻易改变。有鉴于此,我国必须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实现经济有效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安置、优抚等等,其中,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应以体现公平为主,而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医疗保险则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应当根据生产力水平与地区差异合理确定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模式,总的原则是国家、单位与个人三方负担。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明确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的关系,以及城镇保险与农村保险的关系,力求使社会保障的各个层面都发挥积极作用,保证在经济高效运行的同时,建立相对公平、稳定的社会秩序。
(三)社会保障管理要按照政策统一、管理有序的方向迈进。当然,考虑到现实的一些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过程还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四)积极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都应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和加强财政职能的客观需要,在运用宏观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挥财政政策对社会保障分配的作用,努力消除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保证资源配置的相对公平。此外,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用本身是一个涉及各方利益的分配问题,财政要加强对这笔巨额资金的管理。由于社会保障分配的基金量很大,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预算,同时还应将政府公共预算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定期向社会公布,只有在国家预算中全面反映社会保障支出情况,才能增加透明度,使人民群众能够了解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的努力。社会保障预算是反映政府提供社会保障范围大小的重要收支计划,是政府的重要分配职能。财政统筹管理社会保障预算就是实施政府的分配职能,有利于社会保障资金的专款专用,有利于资金分配的规范性。
(五)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情况不够理想,有些地方基金收缴率较低,并因此而影响了支付。这里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政策原因,还有企业承受能力方面的原因。有些部门和专家提出强化征收机制,采用征收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的建议。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国家确实通过税收的形式征集社会保障基金,我国如何做,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也是制定财政“九五”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此,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