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锡市是一个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近几年来,市财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企业生产、销售、利润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1994年,无锡市国有工业企业产值为107.13亿元,比1993年增长6.4%;销售收入137.36亿元,比1993年增长20.1%;实现利税11亿元,比1993年增长14.7%。结构调整为无锡市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
调整结构是发展无锡经济的战略选择
从1987年开始,无锡市就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工作。但是,当时的结构调整只是一种小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效益逐步下降,轻纺、机电等支柱行业的原有优势和竞争力减弱;企业规模转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两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狠抓经济...

无锡市是一个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近几年来,市财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企业生产、销售、利润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1994年,无锡市国有工业企业产值为107.13亿元,比1993年增长6.4%;销售收入137.36亿元,比1993年增长20.1%;实现利税11亿元,比1993年增长14.7%。结构调整为无锡市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
调整结构是发展无锡经济的战略选择
从1987年开始,无锡市就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工作。但是,当时的结构调整只是一种小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效益逐步下降,轻纺、机电等支柱行业的原有优势和竞争力减弱;企业规模转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两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并明确提出了新的目标:工业结构调整围绕“三上一创”(上规模、上水平、上台阶、创后劲),坚持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改造和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以及粗放经营的初级产品生产,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一批水平高、规模和关联度大的重大工业项目,以构筑跨世纪工业框架,发展区别于邻近城市的具有特色的支柱行业。
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作要求,财政部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坚持把调整结构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支持并促进国有工业企业调整结构。具体思路是“重两头,带中间”,即对效益好、素质高的优势企业和特别困难但产品适销对路、扭亏有望的企业,财政尽力从政策、资金、管理、监督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来带动面上一般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通过两年多的调整,无锡的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工业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1994年与1990年相比,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32.4%,销售收入增长76%,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增长72%,全市财政收入增长77.96%。
瞄准重点,构筑优势,推进企业结构调整
针对全市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少企业集团带动的弱点,为在较短时间内使本市经济形成规模经济,构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优势,无锡市选择了一批实力强、素质好的重点企业,本着“优化给合、经济联结、命运一体”的原则,通过调整结构,组建一批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四化”企业集团。为使企业集团创出全国名牌产品并达到同行业最好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水平,对加入“四化”集团的企业提出两项指标要求,即1994年必须达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两项指标增幅必须在20%以上。同时对“四化”集团实行动态激励机制,不搞终身制,凡达不到目标要求,转入“后备军”,直至取消资格。为了使“四化”集团尽早尽快形成突出的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市里从组织协调、政策激励、措施促动等方面全力支持,形成了全市上下同心协办、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局面;并加大对“四化”集团的资金投入,促进企业调整结构。财政部门对“四化”企业实行按入库所得税金额返贷企业15%的优惠政策,即企业依法按33%的税率缴纳所得税,财政再按实际上缴金额的15%返贷给企业。具体办法是,财政在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和应返贷的资金捆在一起,建立“工交重点企业发展基金”。1994年,市财政筹集的“工交重点企业发展基金”1.55亿元,其中财政返贷5500万元,预算安排1亿元,促使一大批“四化”企业的优势产品的技改项目陆续启动。通过全力支持组建和发展“四化”集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4年,“四化”集团实现利润6.2亿元,销售收入74.7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43.4%和37.7%。企业资产也迅速增值,1994年18家“四化”集团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9.6亿元,比上年增加7.2亿元,增值率达25%。
内治外帮,排忧解难,扶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近几年,由于诸多原因,无锡市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状况令人担忧。1993年,市属工业亏损企业142家,亏损面为23.4%。扭亏已经成为发展国有经济必须解决的难题。而扭亏工作与调整产品结构是紧密联系的,抓好现有产品的结构性调整是改变企业面貌的关键。为此,财政部门在抓好“四化”集团的同时,对特困企业区别情况,进行分类排队。对产品适销对路,扭亏有望的困难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对那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小、微、亏”企业则实行“关停并转”。市财政将10家特困大、中型企业作为扶持的重点,并筹集资金700万元,建立了“解困转制扶持基金”,用于扶持特困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通过一系列的“解困”措施,十家重点困难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4年完成销售收入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利税4884万元,比上年增长97.2%,完成减亏补亏任务3218万元。这一年,通过政府各方面的扶持和困难企业的自身努力,市属工业中有44家亏损企业在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并进行了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底困难企业共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107个,新上项目16个,做到老产品保本不亏,新产品获利补亏,研制更新一代的保持后劲的产品。
转制改组,盘“死”变“活”,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通过联营、兼并、优化组织结构,对那些产品销路差,亏损大,转产无望的企业,促进其走调整之路,采取划转、兼并、组成企业集团等形式,盘“死”为“活”。财政先后拿出150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前,市区已有23家企业的资产被其他企业重新组合,调整存量资产达1.67亿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1万多名职工得到妥善安排。
(二)利用外资“嫁接”,把企业推向国际间的合资合作。近年来,加强对外合作,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已成为无锡众多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新举措。为了促进企业与海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公司进行合资合作,财政部门详细列出了11家需要进行技术改造企业的综合情况,提供给来无锡的海外公司。目前无锡市通过“嫁接”的工业企业达280家,为企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前景。
(三)通过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的结构调整。通过股份制改造,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而且有利于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近几年,无锡市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共有13户,占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户数的11.6%。
(责任编辑 方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