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的财政工作,各地非常重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许多地方党政领导在当地的经济工作会议、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和调查研究中,结合财政会议精神和各地实际,就如何做好财税工作谈了意见。
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认为,财政收入,是经济工作的综合反映。实施新的财税体制以后,财税工作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财税工作,把它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努力完成中央下达的税收任务。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完成了中央税收任务,我们不仅能得到返还基数,还能相应增加属于地方的共享税收入。二是要下大力气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政收入。当前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市场和效益为取向,调整产业结构,把重点放在可以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的产业上,逐步建立起立体式、多元化和有后劲的财源体系。要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是增强财力的关键所在。三是坚持收入要打足,支出结构要优化,量入为出。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保吃饭,保重点,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湖南省常务副省长王克英说,1995年财政工作要做到措施早到位,收入早入库,支出保重点,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要尽快安排今年的收入计划,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征收环节。要研究制定确保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措施;要积极推行零基预算,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优先打足工资性支出,然后集中财力保证农业、科技、教育、政法等重点支出的适度增长。
认真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说,福建近十几年来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小,但是大部分都被吃掉了。去年新增财力82%用在吃饭上,各地要好好地算一算这笔帐,看有没有能够压缩的开支。我走了几个地方,这些地方都提到要“负重拼搏”,这很好,但是,我不赞同搞过多的“负债拼搏”。不要以为,欠了一屁股的债,反正都是“公家的钱”,这不行!大家都要为财政分忧。要严格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影响生产,要坚持“两个低于”,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低于经济发展,个人收入提高要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现在,从总体上来说,消费基金膨胀过快。我省去年工资性支出增长47%,虽然与工资改革这一特殊情况相关,但也有消费基金失控,分配向个人过多倾斜的问题。这是全国性的大问题。因此,要严格控制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增长过快的倾向,把它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来抓。这也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项重要举措。
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说,财政要贯彻适度从紧的政策,不仅要完成国家下达的收入任务,在执行中还要力争多收一点,以保障支出需要。另一方面是紧缩支出,主要是从减少人员和控制消费基金两方面想办法。为此,预算安排要有一个顺序:第一,保工资。拖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要抓紧兑现,特别是不能拖欠教师工资,困难县要在县里实行统筹。第二,保稳定。保稳定要坚持两条:第一条是要建立物价和粮食调节基金,以稳定市场物价;第二条是要增加政法部门的补贴。第三,保农业投入增加。我省农业基础薄弱,结构调整缓慢,要适当增加投入,以改善这方面的状况。第四,保结构调整的支出需要。第五,保各项事业的基本支出。总之,支出该紧的要紧,该保的还要保,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
云南省省长和志强说,财政既是中央的调控手段,也是地方的调节手段。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克服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实现公平竞争,搞活国有企业,优化产业结构,都必须充分运用财政这一宏观调控手段。这些年来,财政宏观调控手段在促进云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压缩支出,调整资金投向,保证了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合理调配财力,完善过渡体制,保证了财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三是加强财政监督和管理,开展财税物价大检查,清理乱收费,净化了社会风气,严肃了财经纪律。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加大农业投入,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财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和明确自己的职责,站在宏观的角度,把握经济发展的全局,为实现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服务。
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非常突出,如果农业特别是粮食出了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由财政负担的支出也将更大。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要坚决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农业工作的各项方针,继续执行“以棉补粮”政策,认真做好“以棉补粮”基金和棉花奖励款的收缴管理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出台有关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种粮、售粮的积极性。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今年开始,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保证预算内支农资金的及时到位,各地、各部门宁可少上些项目,也一定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没有条件增加农业投入的地区,要保证国家和自治区的支农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和挪用农业专项资金。各级审计部门要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一次重点检查,对那些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盖大楼、买汽车的要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另外,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加强农业投入的思路,走国家、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的路子。
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说,增加支农投入,不仅要靠财政预算内资金支持,还要广开筹资渠道。要坚持预算内外一起上,无偿不足有偿补;内资外资一起上,内资不足外资补。要把财政支农的重点放在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粮棉油及各类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农业和畜产品良种的科技攻关与推广上。
执行财税政策要规范
浙江省常务副省长柴松岳说,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与财源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了,财源的基础才可能得到巩固和壮大。而加强财源建设,对于增加财政收支的运营能力,从而创造公平竞争的宏观环境,又有着重要意义。各级财政、税务部门执行税收政策一定要力求规范,切实纠正过去那种不规范的减税让利、放水养鱼的做法,不能各行其是,随意变通,更不能超越权限,在税法之外自行出台“减税让利”的政策。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地方税收体系的建立,积极推进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堵塞收入流失漏洞,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财税干部要树立四种观念
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说,全省广大财税干部要树立起以下四种观念:一是大局观念。要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善于站在宏观的高度总揽工作的全局,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二是服务观念。要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总任务实现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党委工作的不同重点,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三是法纪观念。要时刻注意遵守国家的法纪,处处按法规制度办事,用实际行动维护财税纪律和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四是勤俭观念。要做到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精打细算,精心运筹,切实把有限的财力投放到受益大、质量好、效益高的地方去,把钢用到刀刃上。同时,广大财税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向实践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努力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勤政建设。财税部门是管钱的部门,财税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责任编辑 石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