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3 作者:陕西省白水县政府
[大]
[中]
[小]
摘要:
白水是一个山区县,也曾是一个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理顺经济工作思路,大抓苹果这个绿色财源的建设,带动了全县经济,改善了群众生活,增加了财政收入。1990年以来,以苹果税为主体的农林特产税收入,以年均300万元的速度增长,1993年达到123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1%;县财政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1993年达到3030万元。
一、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战略
白水县地处渭北台原与陕北高原之间,境内沟壑纵横,水源短缺,没有一户中央、省、地企业,没有一条国道,再加之“左”的干扰,经济长期落后,群众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财政长期靠上级补贴过日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改变白水面貌,必须克服消极悲观无所作为思想,努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此,我们对县情重新进行研究,发现白水的地理自然条件虽然不利于发展粮食作物,却有利于苹果生长。而且种植苹果见效快效益高,一亩五年生果树,年收入可达5000—8000元,相当于10亩粮田的收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白水的发展战略思想确定为“建设绿色财源,富县富民并举,带动全县经济腾飞”。
二、多管齐下,发展苹果生产
白水是一个山区县,也曾是一个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理顺经济工作思路,大抓苹果这个绿色财源的建设,带动了全县经济,改善了群众生活,增加了财政收入。1990年以来,以苹果税为主体的农林特产税收入,以年均300万元的速度增长,1993年达到123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1%;县财政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1993年达到3030万元。
一、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战略
白水县地处渭北台原与陕北高原之间,境内沟壑纵横,水源短缺,没有一户中央、省、地企业,没有一条国道,再加之“左”的干扰,经济长期落后,群众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财政长期靠上级补贴过日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改变白水面貌,必须克服消极悲观无所作为思想,努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此,我们对县情重新进行研究,发现白水的地理自然条件虽然不利于发展粮食作物,却有利于苹果生长。而且种植苹果见效快效益高,一亩五年生果树,年收入可达5000—8000元,相当于10亩粮田的收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白水的发展战略思想确定为“建设绿色财源,富县富民并举,带动全县经济腾飞”。
二、多管齐下,发展苹果生产
1.政策上放。1991年,白水县宣布:延长土地承包期15年;支持农民个人或农户联合承包开发;允许跨乡、跨村承包;凡在荒山、荒坡、荒沟上栽植苹果,承包合同70年不变,允许子女继承。这些政策,大大调动了果农栽植苹果的积极性。
2.技术上帮。县政府组成了以专家教授为主体的“白水县农业高级咨询委员会”;组建了苹果科技承包集团。乡(镇)设立了科技副乡长,成立了苹果中心,村上设立了科技副村长,成立了苹果协会。县上还组建了农民苹果技术讲师团,在全县18个乡(镇)巡回辅导培训,几年来先后培训农民技术员1万多名,平均每3户就有一名。在各级各类技术人员指导下,全县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显著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3.资金上扶。每年拿出100万元贴息贷款支持群众发展苹果。从1992年开始,每年还拿出一定数量的树苗、化肥、农药重点帮助贫困户建脱贫果园。
4.开拓市场。为了提高白水苹果知名度,赢得市场,先后多次举办了“白水优质苹果新闻发布会”,在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举办了“白水苹果品尝会、订货会”,去年又成功地举办了’93国际白水苹果节。组织万人销售队伍南下北上、东进西出,在全国主销区建立销售基地。还通过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白水苹果。
5.优化软硬环境。为了改善销售软环境,我们规定农税部门免费办理植物检疫证、水果自产证、已税证、外销出运证,果农和客商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办理。撤销一切关卡,做到白水境内无“红灯”。为了改变销售硬环境,去年我们筹集资金1500多万元,铺筑了县城5条主要马路,建成了金苹果大酒店、太阳宾馆、秦粤大酒店,建设了物资、蔬菜、饮食等5大专业市场。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农村道路,建成柏油路面53公里,相当于前15年的总和。销售环境的优化,改变了以往外地客商请不来、留不住、住不下的局面。
三、加强征管,确保及时足额收税
要增加财政收入,仅仅建设财源是不够的,还要把财源所提供的税收及时、足额收回来。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强化舆论宣传,提高纳税意识。苹果税刚开征时,一些果农纳税观念淡薄。我们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把税收政策和税法送到千家万户,提高了果农的纳税意识。去年,5个乡(镇)提前两个月完成了苹果税缴纳,有4个乡(镇)税款达200万元以上,3300多户果农一次性交税40多万元。
2.大胆探索,完善征管办法。根据我县实际,我们大胆探索,制定出“统一测产,按亩定产,以产计税,计税到园,发证到户,乡镇征收,源头控制,综合监督”的征收办法,同时实行了“一栏三证”,即村有《果农苹果销售与纳税情况公布栏》,税收人员有《征收证》,果农有《纳税征》,外销有《陕西省应税农林特产品目外销出运证》。这些办法有效地防止了跑、冒、滴、漏。
3.制定奖罚政策,调动各级征税积极性。一是主管县长和乡(镇)长签订农特税征收责任书。责任书规定“收支挂钩,超收分成,欠收自补”,具体做法是:每年从9月1日起,各乡(镇)征收的农林特产税先按规定上缴县财政,县财政按指标完成情况给乡(镇)拨付工资和经费。乡(镇)若完成了县下达的任务,超收部分按二八分成,大头归乡(镇),乡(镇)可以从分成收入中提出部分资金奖励村组干部和先进人物。二是30个县级部门分包10万元以上的税收大村,实行“减收扣奖,超收加奖”,具体做法是:从每年9月1日起,30个县级部门的奖金不再按月发放,年终按所包村税收任务完成情况一次兑现,完不成的扣发,超收的加发。三是财政局长与农税所长,农税所长与所内人员及基层农税负责人分别签订责任合同,年终考核,奖勤罚懒。以上措施大大激发了各级各部门抓农特税收的积极性。几年来乡(镇)超收分成总额达210万元,超收留成在10万元以上的乡(镇)8个,15万元以上的乡(镇)3个。
四、苹果生产,富县又富民
苹果不仅富了县,而且富了民。到1993年底,全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农村人均一亩半,成为全国农村人均果树面积最大的县,总产超过3亿斤,产值达2亿多元。仅苹果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超千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1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695.72元,出现了一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的村。农民栽树栽出了甜头,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出现了围绕苹果办水利的热潮。基本做到了果园栽到哪里,水利就修到哪里。截止到目前,全县以私人、股份等形式兴办水利的农户有680多户,投资达720多万元,恢复、新建抽水站29座,打机井33眼,衬砌各类渠道21.3公里,铺设输水暗管94.8公里,恢复灌溉面积5.2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苹果生产的大发展,还带动和促进了我县包装、建筑、建材、储运、销售、加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全县新增乡镇企业300多个,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增长速度高于全地区平均水平。民营经济也有较快发展,目前全县从事苹果营销且有一定规模的就达100多户。仅去年全县在修果库、办企业上农民投资就近亿元。全县民营修建的气调库可贮果品4000吨,农民投资修建的恒温果库可贮果品1.5亿斤。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县财政收入领域,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