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行政费“下管一级”办法,最早是由黑龙江省提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下管一级、指标控制、定额管理、节约奖励、超支扣罚”。1992年财政部在总结、借鉴这个办法的基础上,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制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以下简称省本级)行政费定额考核(试行)办法》。该办法以人均支出综合定额、会议费总额、在职人员控制数和机动车辆控制数四项为主要考核指标。年初由财政部下达各地,并以各地行政费管理办法、措施、省本级行政费增长与上年增长幅度比较等项作为辅助考核内容,年终根据各地区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比,根据考评结果,实行必要的奖惩,并将考评结果通报各地。
“下管一级”办法实行以来,效果是明显的,既提高了中央对地方行政费支出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了制约机制,又增强了地方控制支出、厉行节约的压力和动力。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从1988年在全省推行“下管一级”办法以来,行政费增长水平一直是全国增长较低的省份之一。1988年至1992年五年平均递增率为9.6%,较全国平均递增18.9%的水平低9.3个百分点。其中,1992年全国地方行政费平均增长为26.5%,增长最高的地区为46.5%,黑龙江省为11.7%。另外,1992年试行省本级行政费定额考核办法的12个地区省本级行政费增长幅度均低于本省平均增长幅度,8个地区支出水平控制在下达定额之内,少数地区虽超过了下达指标,但与上年增长幅度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对控制行政费工作和实行“下管一级”办法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一是财政实行“分灶吃饭”后,地方有钱就可以多支,行政费“下管一级”办法有些脱离实际。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没必要再定那么多条条框框,搞定额考核不合时宜。三是当前社会外部环境与控制行政费工作不相适应。主要影响因素是:随着改革开放步步深入,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提高,物价大幅度上涨,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直接影响到行政费的增长;预算约束力不强,领导开口子、批条子的随意性大,财政部门监督检查职能难以发挥;行政费支出涉及面广,许多问题不是财政部门一家能够解决的。四是行政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机关办公条件差,个人待遇低,行政费不是控制的问题,而是不足。
我们认为,对控制行政费和实行“下管一级”办法存在的认识和看法是我们实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是财政部门需要研究解决的。
从“下管一级”办法与“分灶吃饭”的关系看,以实行定额考核为主的“下管一级”办法只是在管理内容、方式、手段上的变革和调整,建立定量化的考核指标;只是对地方的支出安排起到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地方合理安排支出,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行奖惩,是利用经济手段作为辅助措施,以调动各地加强管理控制支出的积极性,对于超支或节约的资金,仍属地方财政。因此,就其“下管一级”的含义来说,仍是间接的宏观的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更不是统收统支的办法。我们认为,应当统一在这种认识上。现在虽然实行“分税制”了,但“分税制”仍是“分灶吃饭”的一个具体模式,“下管一级”与“分税制”也是统一的。
就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看,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调控国民经济健康、协调、高速度地发展。当今世界上,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不受政府干预和调控的,只是干预和调控的具体形式、方法和程度不同而已。失去宏观调控,市场只能成为无政府的自由市场。实行行政费定额考核办法正是强化宏观调控的一项具体措施,其目的是在保证党政机关正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所以,行政费“下管一级”办法不仅与市场经济是统一的,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具体措施。
从财政部门的职责和贯彻“下管一级”办法来说,一方面财政部门是负责国家财政收支和财务管理的主管机关,强化行政费管理,控制支出过快增长是财政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工作难度大、压力大是客观的,正常的,同时也是做好工作的动力,只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就能够克服困难,增强信心,主动工作;另一方面,要看到做好“下管一级”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各级政府一再强调要从严、从紧控制行政费支出过快增长,二是中央对省实行定额考核办法后,各地的经验、办法可互相交流和借鉴,财政部门只要积极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当好领导参谋,控制行政费工作一定会收到成效。
从行政费的性质和控制支出的意义的关系看,虽然行政费存在不足,但从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两方面分析看,严格控制行政费过快增长还是很必要的。(一)行政费作为非生产性支出,其性质决定了要长期控制和节减;(二)从行政费支出增长幅度与目前财政收支总水平看,还是不相适应,需要紧缩;(三)行政费支出中确实存在浪费;(四)严格控制行政费过快增长,不仅对减少财政支出,减轻财政负担有直接经济意义,而且对加强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发扬艰苦奋斗和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