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姜其温 于恩凤
[大]
[中]
[小]
摘要:
当前,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经济效益下降的趋势尚未扭转。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使企业活力减弱,发展后劲不足,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并使财政陷入困境。九十年代,江苏经济发展要开创新局面,必须狠抓扭亏增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是物质消耗高、技术含量低
评价经济效益高低的标准,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就高;反之,效益就低。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创造出符合社会需要、质量尽可能好、数量尽可能多的产品,并能尽快推销出去。所创造出来的产品补偿了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之后,剩余价值越多,效益就越高。从江苏省工业企业来看,经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生产成本节节上升,盈利水平连年下降,亏损金额大量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减弱。1985至199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从288亿元增加到428亿元(不变价格),增长48.6%;销售收入从265亿元增加到567亿元,增长1.2倍;而实现利润却从26.5亿元减少为14亿元,下降47.2%;上交利润从10.7亿元减少为6.6亿元,下降38.3%。亏损企业的亏损金额从77638万元上升到92850万元,...
当前,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经济效益下降的趋势尚未扭转。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使企业活力减弱,发展后劲不足,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并使财政陷入困境。九十年代,江苏经济发展要开创新局面,必须狠抓扭亏增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是物质消耗高、技术含量低
评价经济效益高低的标准,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就高;反之,效益就低。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创造出符合社会需要、质量尽可能好、数量尽可能多的产品,并能尽快推销出去。所创造出来的产品补偿了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之后,剩余价值越多,效益就越高。从江苏省工业企业来看,经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生产成本节节上升,盈利水平连年下降,亏损金额大量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减弱。1985至199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从288亿元增加到428亿元(不变价格),增长48.6%;销售收入从265亿元增加到567亿元,增长1.2倍;而实现利润却从26.5亿元减少为14亿元,下降47.2%;上交利润从10.7亿元减少为6.6亿元,下降38.3%。亏损企业的亏损金额从77638万元上升到92850万元,增长11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虽然由人均17560元增长到22193元,增长26.38%,但职工平均工资由1135元增长到2444元,增长了115.3%。1990年,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人均留利只有333元,比上年减少260元,企业留利连开支福利、奖励基金都不够。由上可见,“七五”期间,江苏预算内工业企业的发展速度虽然较高,但利润下降幅度也大。1990年,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只有银行贷款利率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企业赚的钱连付银行利息都不够。这种以牺牲效益为代价的高速度,是不能长久维持的。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一些经济关系没有理顺。突出地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机制没有理顺;经济结构不合理;价格体系没有理顺;分配机制不合理等等。但目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低,物质消耗高。
改革开放十年间,江苏经济增长中,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只占29%,这项指标美国高达80%。由此可见,江苏省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当大,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物质资源的大量消耗维持的。
江苏省预算内工业企业“七五”期间的工厂生产总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消耗(包括外购的材料、燃料、动力支出和其他支出的物质性支出)占81.6%。这个比例,在“七五”期间的各个年度之间没有多大变化。当然,实物量的消耗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燃料和原材料涨价,表现在货币量上,总成本中的物质消耗没有降下来。过去加工工业靠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盈利,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入,上游产品价格逐步提高,加工工业如果不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物质消耗,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高,除了实物量消耗高以外,主要是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低,或者说是产品的增加值少,因而相形之下,就显得物质消耗高了。
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从江苏省工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科技进步当前应当着重抓住以下几点:
——节能降耗。江苏省预算内工业企业工厂产品总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超过80%,节约的潜力很大。以1990年为例,总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达420亿元,降低5%,就是21亿元,为当年实现利润的1.5倍。实现这一目标,财政可增收7亿元,企业留利可以增加14亿元,为当年实际留利额(6.9亿元)的一倍。这样,财政充裕了,企业也活了。实现这一目标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有现实可能的。以能源消耗为例,1988年全省小氮肥每吨合成氨消耗实物煤,平均为2510公斤,先进企业为1700公斤,后进企业最高为4430公斤。如所有氮肥厂都达到先进企业的标准,一年可节煤80万吨,每吨150元,价值1.2亿元,全省小氮肥厂都可以扭亏为盈了。节能降耗的途径很多,但主要靠科技进步。近两年,江苏对小氮肥厂进行改两煤为一煤、改碳氨为尿素,这种新技术把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又推向新的水平。
——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创造名牌。在市场竞争中,最根本的是靠优质取胜。以洗衣机为例,在当前供过于求、产品积压的情况下,江苏省无锡市“小天鹅”洗衣机靠先进技术,获得国内同类产品唯一金牌奖,因而风糜全国,供不应求,效益大增。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开发的新产品,在质量、性能、功效、款式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制高点,独占鳌头。
——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增加出口创汇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十年来,江苏省引进技术项目用汇十多亿美元,发挥了很大作用,必须加快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外汇,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加出口创汇,提高经济效益。江苏省大丰轻工机械厂引进国外公
·14·司的样机和图纸,生产两种型号的空压机返销国外,1988年生产翻一番,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3倍,创汇增长1.3倍。这个原来濒临困境的小厂,依靠科技进步一跃成为盐城市机电产品出口大户,同类产品出口跃居同行业之首。
——加强管理,改善经营。管理也是一门科学。要运用先进科学成果,推行“量本利分析”、“网络技术”、“价值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方法,加强管理,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牢固树立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的思想,向科学技术要效益,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效益。
“科技兴省”必须“先兴科技”
邓小平同志指出:“下个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九十年代是高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大踏步前进的时代,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时代。经济发达国家依靠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并迅速将其运用到各行各业。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科技兴省”战略,必须首先增加投入实现科技进步,把科技振兴起来。我们要走出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增加科技投入——实现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更多的科技投入——更高新的科技进步——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快的经济发展。这样的发展道路是良性发展的路子,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路子,是低消耗、高效益的路子,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路子。要实现科技进步,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做到上上下下,从干部到群众,都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都重视学习、应用、推广、发展科学技术。从长远发展要求来看,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这是实现“科技兴省”的基本功。
——壮大科技人员队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因此,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人员队伍,并给他们提供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高新科技成果。国外一些有名的大企业,科技人员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以上,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江苏省常州电子计算机厂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尊重人才。该厂不惜代价,既从外引进大量人才,又自己培养大量人才,而且科技人员不吃“大锅饭”,成果与效益挂钩,解决了科研与生产脱节、与市场脱节的问题。这个厂的电子计算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人均创利超万元,是常州的税利大户。
——切实解决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科研成果只有迅速实现产业化,转化为商品,才能实现其价值。这种转化贵在神速,谁先占领了市场,谁就能取得最大效益;错过时机,就失去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科学研究并不落后,某些领域在世界上还处于领先地位,主要问题是有许多科研成果没有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没有实现产业化。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问题,做到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对高新科技研究成果,要有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保证其迅速运用到生产领域,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进步要有资金投入。国外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其科研费用都占营业额的相当比重。江苏省各方面用于发展科技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低的。各级财政要转变观念,舍得在实现科技进步方面投入资金。第一、预算内用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支出,要确保以高于正常支出增长的幅度逐年递增;第二、督促企业按照政策规定,把该提取的费用提足;第三、对高新科研成果,要与有关方面协同,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第四、加强财政监督,确保各项科技经费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江苏省科技力量雄厚。发展科技,振兴江苏,正在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认识。九十年代,江苏省经济必将重振雄威。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