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深秋,在距鄂西北重镇襄樊市30公里处的九集镇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水、旱夹攻的大灾之年,该镇粮食增产5.5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多种经营产值已实现1500万元,乡镇企业创利税35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35万元,分别比同期上升10.7%、18.6%、3.7%。成绩凝聚了九集人民战天斗地的心血和汗水,也包含了镇财政所所长黄开杰的一份辛劳。
科技兴农的有心人
在南漳这个山区县,九集是一个条件比较优越的丘陵乡镇,南漳的三大水库之一的“石门水库”的主灌区便在这里,所以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是过去多种经营生产在该镇发展并不快,鱼米之乡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1990年,南漳县委发出了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号召,市、县两级政府便把眼光集中到交通便利,土地丰腴的九集镇,把它作为“农业综合科技开发”和“水稻科技集团承包”的试点,实行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实施方案一出台,黄开杰同志立即表示,一定要全力以赴,坚决支持,千方百计保证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水稻制种是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黄开杰把九集的制种基地旧县铺村作为他的联系点,为搞好制种排忧解难。
去年4月,当制种的母本播下以后,急需化肥催苗壮秧。然而,资金却没有着落,财政资金相当紧张,农民一时又拿不出钱来,镇长急得团团转。在这个节骨眼上,黄开杰果断地决定,从预算外资金中调出两万元,用来解决制种的肥料问题。7月,连续几天的大雨,使旧县铺村沟河水位猛涨,直接威胁着两千多亩的水稻制种秧苗。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黄开杰连夜赶到旧县铺村,叫醒村支书和村长,他们身披雨衣,提着马灯,沿河堤巡视察看,发现险情,及时组织群众抢险,在他与广大群众的奋力拼搏下,两千多亩制种保住了,而且喜获丰收,每亩平均产种籽450斤,创制种的最高水平。水稻集团承包也取得好成绩,全镇水稻平均亩产达740公斤,最高的达到890公斤,受到市县的通报表彰。
水利资源是九集的一大优势。该镇有淡水面积8000亩,其中可养殖面积就达6000亩,但由于过去粗放经营,水面利用少,集中开发少,科学养殖少,经济效益低。为了变资源优势为财源优势。1990年3月,黄开杰带领三名财政干部到养鱼面积大、基础条件好的梅园鱼场,通过调查,决定把该场作为财政扶持的重点。运用科技发展养鱼。他们先后帮助建立精养鱼池50亩,鱼种苗基地50亩,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科技养鱼。全镇养鱼水面达5700亩,养鱼户达到1100多户,仅此一项,一年就可提供财政收入18万元。县广播电台在《农村科技》专题节目中,专门介绍了九集镇财政所支持渔业科技开发的经验。先后有120多户前来学习精养经验。
近几年,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管理,九集的畜牧业逐渐走下坡路。为开拓新路子,发展九集的畜牧业,1990年以来,黄开杰按照“农业综合科技开发”的思路,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支持两个村建立起了粮、革、果、禽、畜立体开发综合养殖场,实行山上种草养牛、羊,场地种粮养猪、禽,水库、堰塘放鱼苗,牛、羊、猪、禽粪便喂鱼的一条龙循环养殖项目。1991年,这两个场可实现利润8万元,上交税收1.6万元。
黄开杰支持农业科技综合开发的事迹受到市、县两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群众称他是科技兴农的有心人。
乡镇企业的贴心人
去年4月的一天,黄开杰从县里开会回来,途中听到几位农民议论镇砖瓦厂生产的红砖凸凹不平,缺角多,质量差得很,准备去外地购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开杰回到所后,急忙骑上自行车,和农财会计一起到镇砖瓦厂了解情况。当得知砖机挤压件损坏无钱更换后,他和厂长一起想办法,及时为企业凑足资金更新设备;同时要求对发出的不合格红砖,派专人下去,找到货主,予以退换或低价处理。对此客户感激不尽。九集砖瓦厂凭信誉赢得了用户,许多外地的客户纷纷来厂买砖,销售大增。1991年1-10月,该厂实现销售收入110万元,利润20万元,上交税收8万元,在本县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是对企业最好的支持。特别是在财政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使乡镇企业摆脱“三角债”的困扰,比单纯地给钱更实在。1991年5月,九集化工厂由于购货方拖欠资金20多万元,使该厂资金陷入困境,原材料无钱购回,企业面临停产危险。黄开杰决定亲自出马,帮助企业收回外欠货款。5月20日,黄开杰与化工厂厂长一道来到他们的主要销售对象湖北制药厂,要求厂长归还所欠的资金。经过几番交涉对方终于答应分步付款,并签订了付款合同,从而盘活了企业资金,使化工厂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九集农机修造厂一度不景气。为增加产品种类,拓开产品销路,1990年黄开杰与厂长核计,增加一些设备,将原来的2个品种、6种型号,扩大为4个品种、14种型号,由原来只生产拖拉机钢圈,扩大到生产汽车钢圈。他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镇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可是配套这个项目需资金40万元,除修造厂自筹、集资20万元外,尚欠20万元无着落。为了能够补上资金缺口,让项目早点上马,黄开杰四出奔波,到处求援,终于得到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解决了15万元资金。接着他又从预算外资金调剂4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后,项目按期竣工投产。为保证产品销路,黄开杰帮助该厂与襄樊拖拉机厂、二汽等大企业签订了产品销售合同。到当年11月底,修造厂实现销售收入156万元,利税突破35万元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
修造厂兴旺了,从厂里领导到全体职工,对黄开杰无不感激,称他为乡镇企业的贴心人。
人民放心的理财人
“做人民放心的理财人”,这是黄开杰在所里经常讲的一句话,他自己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0年元月的一天,黄开杰在审查单位内部财务时,发现本单位一名同志擅自从所管的业务费中开支了一条香烟钱。第二天,所内又有一名同志遗失一份重要文件。这两件事,却引起了黄开杰的深思。他意识到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是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于是他萌发了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念头。而这不久,县财政局为了强化财政管理,完善乡财政体制,确定在工作基础比较好的九集财政所搞试点,这又正与黄开杰不谋而合。于是在县财政局的具体指导、黄开杰直接主持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一个完整的独具特色的乡财政管理规范制定出来,并按照这个规范在财政所内部建立起了上到所长,下到财政所专管员以及炊事员等28项岗位责任制和其它有关规章制度;健全了农财、农税、预算、综合、行财、商贸、办公室等7个内部职能会计,归并了帐户,统一了经费支出审批程序,建立了一整套财政周转金规范管理制度;完善了党团员活动、学习制度以及公文处理规范化、程序化等制度。通过加强内部职能的规范管理,不仅提高了财政干部的工作效率,而且使财政所内部的各专业会计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较好地制止了内部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九集财政所的规范化管理经验被迅速推广到全县,推动了全县的乡财政建设。省市的有关领导,对此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财政所长是个管家的,家管得如何,主要在于精打细算巧安排。黄开杰正是一个精于划算的管家。近几年,南漳县县财政比较困难,这个月的工资拖到下个月才能发。而在九集镇却是月月到堂。为了及时发放职工工资,黄开杰巧妙安排,严格把关,一面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公安、税务、银行等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税,理顺关系,协调入库,一面把财政管理的着眼点放到预算外资金上。去年4月份,他亲自出马,组织全所干部,兵分4路,分别到镇直43家企事业单位,调查摸底,掌握预算外收入情况。随后,又积极组织财政所干部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到10月底,全镇共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达125万元,不仅有利于财政资金的调度,而且控制了各单位用预算外资金乱开支的现象,促进了廉政建设的开展,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彰。
黄开杰,一个普通的财政所长,以他的一片热忱,无私的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理财,得到了人们的崇高评价,被誉为人民放心的理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