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社会集团购买力膨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社会集团购买力1977年为135亿元,1987年增长到553亿元,1988年预计要超过650亿元。在这期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6倍,而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3.8倍,新购小汽车支出增长15倍,有案可查的楼堂馆所投资增长10倍。社会集团购买力不仅增长迅猛,而且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奢侈性消费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楼堂馆所标准越来越高,吃喝风越来越盛,小汽车越换越高级,办公室逐步向豪华型发展。每年行政管理费支出数额都很大,其中有一大部分用于搞楼堂馆所设施和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了。二是集团购买力规模过大,增长过快。近几年,社会集团购买力以年平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超过财政收入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超过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问题相当严重,必须高度重视。
规模过大的奢侈性集团消费,危害很大。一是奢侈性集团消费影响再生产比例,使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奢侈性的消费,要以奢侈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作为前提,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再生产比例和经济结构。这几年,我国大量兴建楼堂馆所,家用电器高速度发展,就影响到了建筑材料行业、电器行业,木材加工业,森林采伐业以及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的比例,电力缺口增大,也与奢侈性超前消费有直接关系。二是奢侈性消费增长,就要降低生产性支出,影响国家重点建设。国家每年所创造的财富是有限的,过多地用于消费,就会减少积累;过多地用于公共消费,就会减少个人消费;过多地用于奢侈性消费,就会减少必要的最基本的消费。三是奢侈性集团消费,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腐蚀我们的干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奢侈性社会集团消费。
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不仅有利于抑制需求膨胀,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有利于增收节支,而且对于实现清廉从政,刹住目前社会上的奢侈浪费之风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宣传发动工作,各地要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和有关控购政策规定。要在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中,形成一种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好风气。只有争取到全社会的积极支持,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二)实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管理办法。对于县以上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全民和集体企事业、基本建设单位,以及职工在200人以上的乡镇企业和城市街道企业的社会集团购买力,由上级机关分配指标,按计划管理,实行直接控制。对于县以下的单位,包括职工在200人以下的乡镇企业和城市街道企业,由上级机关提出压缩要求,各单位自行安排落实,实行间接控制。
(三)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如建立严格的会议审批制度,一切会议都不准住高级旅游宾馆,不准举行宴会,不准用烟酒招待,不准发纪念品和土特产品。要严格控制招待、交际费开支。规定企业在经济业务交往中的正常招待费用,可在企业管理费中单独反映,但要从严控制,在年终进行审计,各级政府要按规定清理各单位的小汽车和大轿车,对超编车辆和违纪购买的车辆,应给予没收。要尽快重新制订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范围和标准,按金额进行控制。
(四)对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直接控制的单位,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机关要根据集团购买力压缩指标,相应核减单位预算和企业管理费计划,使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五)搞好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把关堵口。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是全社会的事,只有各级财政、审计、监察、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银行、商业、物资等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各负其责,加强监督检查,才能保证控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切实加强控购工作的领导。由于控购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覆盖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多,工作难度大,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很难搞好的。所以各级政府和领导应把这项工作真正摆上议事日程,经常研究、指导,才能使国务院作出的决定层层得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