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地区位于洞庭湖之滨,有“鱼米之乡”之称,共辖八县二市,人口609万,其中:农业人口527万。耕地面积722万亩,是全省重要的粮、棉、鱼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如粮、棉、猪、鱼、油均居全省首位。目前,我区有六县一市被列为国家“七五”时期以工补农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的投放单位。整个“七五”期间计划投资2650万元,其中农业1361.6万元,水利1288.4万元,是全省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投放最多的地市之一。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切实管好用活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两年来我们在主管局的大力协助和密切配合下,把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和监督,作为农业财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一、层层组建专门班子。“七五”时期,国家每年安排了一部分发展粮食生产的专项资金,这是国家为发展粮食生产所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增加农业投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加强领导,组织专门班子抓好这项工作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地区从上至下都成立了有财政部门同志参加的商品粮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地、县分管农业的书记、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的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并经常现场办公,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难题。同时,县县都坚持办点,以点带面,仅参加办点的县级领导就有29人。
二、资金及时配套。领导重视是管好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的重要保证,而资金能否及时配套则是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能否尽快、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几年来,我们都把各级财政的配套资金纳入各级年初预算,并且保证打足,不留缺口,做到资金配套,集中使用,专款专用。即使财政再紧,也优先保证配套资金的落实。如石门县是我区的贫困县,在县财政连续几年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部门积极想方设法把该配套的50.6万元资金全部配齐。1986年全区各级财政已配套资金168万元,1987年已配套185万元,1988年应配套的资金168万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三、严格资金使用范围。为保证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完成项目规划,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明确规定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直接为粮食生产服务的项目。具体为:①用于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所需材料、设备开支及技工工资补贴;②用于事业单位为改造中低产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仪器设备购置和小型化验室的费用;③用于繁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所需添置的基础设施;④用于农业服务单位为推广农业、水利、农机新技术所需的周转金;⑤用于为推广先进技术、培训干部和农民技术员所需的资料印刷、设备购置、师资补贴等。并严格规定六个不准:不准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的价格补贴;不准用于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的经费开支;不准用于发展乡镇企业和其他多种经营投资;不准用于购买汽车、电视机、录相机等设备;不准用于非生产性基建投资;不准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用于请客送礼,滥发奖金实物等。同时,认真把好“三关”。一是把好资金投向关。本着集中资金,重点使用的原则,对骨干项目和“龙头”项目给以重点扶持。二是把好资金配套关。对需要资金配套的项目,坚持先落实配套资金,后择优扶持的原则。三是把好投资效益关。两年来,我们通过多次全面检查,查处了一些违纪问题,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及时进行纠正,使资金真正落到了实处,保证了投资方向的正确性。
四、实行目标效益管理。在严格资金使用范围的前提下,我们对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实行了目标效益管理。其具体内容是:根据各项资金的用途与投向、项目与金额、效益与目标、权限与责任等,由主管部门与资金使用单位负责人逐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合同书,实行“七定”到人,即:定项目、定规格、定工程量、定投资、定时间、定效益、定奖罚到人。对达到效益目标的,按合同规定兑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扣发承包者工资,并追究责任。
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检查监督。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把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资金使用与效益考核结合起来,加强事前调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严格的财务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扶持项目的进度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经营管理及经济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二是完善申报审批手续,建立健全会计、统计和效果考核制度,三是建立严格的经济合同制度,对每笔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都要由有关的双方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效益,同时,财政部门还要与用款单位签订专项资金追踪反馈责任制协议,加强监督检查。四是建立资金使用报告制度。凡是已经确定的项目,用款单位都要按规定定期如实地填报专项资金追踪反馈单,并附较详细的分析说明,同时上报财政和主管部门,以便对用款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五是建立项目竣工评比验收制度。项目完工后,财政部门根据与用款单位签订的追踪反馈协议条款,对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
两年来,由于我们在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上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措施得力,保证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村经济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1986、1987两年,我们利用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改造中低产田41万亩,开发吨粮田23万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90处,同时,大力支持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农业科技人才,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服务条件。1987年,全区粮食总产达345万吨,农业总产值比1986年增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