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我国从1982年开始自下而上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微观经济的搞活、宏观调控的强化,编制好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行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表式,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收支关系不对应,收入按部门填列,支出按大类填列,不便于分析对比;二是1982年以来的表式几经改动,项目类别划分不一,不利于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三是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与企业财务决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决算不衔接,不利于综合分析。
为此,我认为现行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报表有改进的必要。报表的设计,应本着既要简化、合理,利于统计整理、分析运用又能全面系统、详细地反映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的原则进行。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使收支两方关系对应。有两种办法,一是收方按部门、单位划分;支方对应反映其支出情况,便于分析各部门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用管情况。但这种方法,不易一目了然地看出整个社会的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用管概貌。二是目前支出按大类划分,收入也可按大类划分。如收方反映基本折旧基金提存情况,支方对应反映用于更新改造的支出情况...
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我国从1982年开始自下而上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微观经济的搞活、宏观调控的强化,编制好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行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表式,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收支关系不对应,收入按部门填列,支出按大类填列,不便于分析对比;二是1982年以来的表式几经改动,项目类别划分不一,不利于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三是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与企业财务决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决算不衔接,不利于综合分析。
为此,我认为现行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报表有改进的必要。报表的设计,应本着既要简化、合理,利于统计整理、分析运用又能全面系统、详细地反映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的原则进行。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使收支两方关系对应。有两种办法,一是收方按部门、单位划分;支方对应反映其支出情况,便于分析各部门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用管情况。但这种方法,不易一目了然地看出整个社会的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用管概貌。二是目前支出按大类划分,收入也可按大类划分。如收方反映基本折旧基金提存情况,支方对应反映用于更新改造的支出情况,收方反映大修理基金提存情况,支方反映大修理支出情况等。我认为这样划分虽然不便分析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状况,但反映了全社会预算外资金的概貌,是可取的。
二、预算外报表的设计,应与企业财务报表、事业行政单位财务会计报表等相衔接、本着简化合理的原则,可考虑基层填报时,预算内外报一套表,到各级财政部门后,再进行划分填列,分别单独上报。对财政部门来说,也便于对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统一调度平衡,互补不足,使资金运用趋向合理化,也可避免预算外决算数字与其他财务决算反映的数字不一致的问题,还可改变基层单位重预算内报表轻预算外报表的现状,对只报预算外报表,不需要报预算内报表的单位,可以专门布置预算外决算。
三、预算外决算表式,一经确定,则应相对稳定。1982年以来预算外报表项目划分变动较多,在整理统计资料和分析运用资料时,需对数字进行调整,然而调整数字往往缺乏科学依据,使数字的可靠性减弱。我认为今后决算报表表式不宜频繁变动。
此外,这几年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反映出财政、事业行政单位、企业及主管部门等三大部分以及各大部分中各部门的其他收入数额颇大,层层汇总上报后,分析不清其中因素,国家有必要对“其它收入”进行一次性调查,对其中数额较大的项目进行归类合并、整理分析,在决算表式设计时,可将其单列收入项目,以便分析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