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钟宏
[大]
[中]
[小]
摘要:
今年以来,受国内接连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大地震、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动荡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呈总体回落态势。
一、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回落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00亿元,增长4.5%,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17亿元,增长10.5%,回落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714亿元,增长10.3%,回落2.4个百分点。具体经济指标分析如下: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初步统计,夏粮产量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早稻产量3158万吨,比上年略增6.2万吨;秋粮在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共同推动下,再获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预计将创造新的历史记录,连续5年增产。棉花和糖料产量基本持平,油料产量恢复性增加,肉类产量继续增加,生猪生产恢复较快。
二是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8%,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7.5...
今年以来,受国内接连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大地震、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动荡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呈总体回落态势。
一、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回落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00亿元,增长4.5%,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17亿元,增长10.5%,回落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714亿元,增长10.3%,回落2.4个百分点。具体经济指标分析如下: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初步统计,夏粮产量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早稻产量3158万吨,比上年略增6.2万吨;秋粮在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共同推动下,再获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预计将创造新的历史记录,连续5年增产。棉花和糖料产量基本持平,油料产量恢复性增加,肉类产量继续增加,生猪生产恢复较快。
二是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8%,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轻工业增长13.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3.6%、19.2%和17.1%。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在39个工业大类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871亿元,增长27.6%,加快1.2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375亿元,增长23.3%,加快2.1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8%、30.2%和24.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21.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四是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65亿元,增长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4721亿元,增长2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65573亿元,增长22.0%;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1055亿元,增长24.8%。
五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7%,农村上涨7.7%。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3%,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4%,涨幅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
六是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0741亿美元,增长22.3%,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额8931亿美元,增长29.0%,加快9.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4亿美元,增长39.9%,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七是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八是货币信贷增速回落,新增存款大幅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15.6万亿元,增长9.4%,回落12.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1725亿元,增长9.3%,回落3.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6477亿元,比年初增加34803亿元,同比多增120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54942亿元,比年初增加65601亿元,多增18113亿元。前三季度,货币净投放1350亿元,比去年同期少投放608亿元。
二、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增速存在继续回落的可能。一方面世界经济在继续减速。尽管近期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若干救市措施,对阻止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今年经济继续下行几成定局,近期IMF再次调低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由之前的4.1%和3.9%下调至3.9%和3%。世界经济下行将会进一步影响我国出口。另一方面消费和投资等内需有减速的趋势。前三季度,受居民收入实际增幅下降和股票市场熊市财富效应的影响,住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4.9%,汽车销售增速同比回落9个百分点。尽管房地产投资目前增长还比较快,但可以预计随着住房销售的持续下降,房地产投资也会减弱。前三季度,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13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占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为23.3%,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8个百分点,对投资的稳定增长形成了较大的压力。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长28.5%,比上年同期上升8.4个百分点,预示着需求的减弱。
二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尽管今年农产品价格有所提高,各项惠农补贴不断增加,但生产成本不断上升,1—9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7%,高于上年同期15.3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收入增幅回落,前三季度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回落1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增幅回落1个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低迷,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呈现负增长,且下降幅度不断增大,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14.9%,降幅比上半年扩大7.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5%,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2个百分点。注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减少,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回落27.2个百分点,其中定金及预收款同比下降2.0%,上年同期增长31.7%,个人按揭贷款下降14.9%,上年同期增长71.5%。房地产债务负担较大,前三季度,各项应付款同比增长27.3%。
三、全年国民经济发展预计及政策建议
根据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情况,并考虑到第四季度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较上年回落两个百分点左右。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影响第三季度工业增长放缓的季节性因素和奥运会相关地区采取的临时性停产、限产措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第四季度将会消除,工业增速会有所提高;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回调和油、电、煤等资源价格调整可望改善煤电油运的供给情况,使工业生产增速回稳成为可能。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多重因素促进投资继续较快增长,一是国内投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长期的投资增长动力并没有因为短期调整而出现明显的衰弱;二是灾后重建将给投资带来恢复性增长的动力;三是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的陆续转移将促使中西部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但投资增长也面临多重制约,如工业品出口增长减速使得出口导向型投资增长减速;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生产困难,部分企业倒闭,中小企业投资趋于减少;部分房地产企业因销售下降而陷入困境,房地产投资可能会下滑。另外,受资金紧张、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持续低迷的制约,投资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但年内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增长面临相当多的不利因素,如居民收入增幅下降,就业增长减速使得部分居民家庭预期收入减速,股市和房市的财富效应消失或下降影响居民消费预期等,都将影响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另一方面,受物价上涨、油价上调、房屋销售面积减少的影响,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有所降温,消费者信心有所下降。总的看,消费继续加快增长的动力有所不足,但年内可望保持平稳增长。
净出口:尽管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但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并未发生趋势性变化,出口增速放缓的趋势难以扭转。首先,世界经济下滑的风险和次贷危机扩大蔓延的趋势,将会继续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其次,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产业升级在阵痛中缓慢推进,未来出口增速有可能继续放慢。而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大幅回落,使得进口价格指数呈回落态势,进口名义增幅可能放缓。综合起来看,净出口可能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
居民消费价格:随着连续4个月价格涨幅的回落,价格上涨的预期基本稳定;国内粮食、猪肉等生产形势的进一步明朗化,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回调,以及上年翘尾因素的明显减弱,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进一步回落。但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扩大、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仍处高位也使居民消费价格回落的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6.5%左右。
目前价格涨幅已处于低位运行,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显得更为迫切,而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全面放慢,外需减弱的情况,应采取必要措施努力扩大国内需求。
一是结构性放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结构性放松是应对经济可能减速的重要举措。财政政策主要是要利用好当前财政收入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要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区别对待,有压有保,适当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把重点放在解决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着力优化贷款结构,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灾区、农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金融支持。
二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在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外需下降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在扩大投资和消费上下功夫,增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要突出重点,对节能环保、改善民生、技术改造、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支持、追加投资,加大地铁、铁路、电网建设,加大经适房、廉租房投入,加快发展城市和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可考虑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随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工资增长机制,继续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财产收入。完善对住房和汽车消费的信贷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消费预期。
三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存量方面,利用当前调整的有利时机,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增量方面,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严格行业准入。在扩大消费比重的同时,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提高高端产业的比重。鼓励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加大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力度。针对今年下半年价格低位运行的形势,要逐步理顺国内粮食价格和国外粮食价格的倒挂问题,适当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适时出台物业税;努力理顺能源价格,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开征资源税,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
责任编辑 常嘉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