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监利县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2008年初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县财政部门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摸索了一些经验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积极参与制定规划
2008年初,监利县毛市镇、福田寺镇被省委、省政府纳入仙洪监(仙桃、洪湖、监利三个县、市)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范围。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制定了监利县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计划通过2——3年的建设,使试验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做大三个板块,提高四个比重”的发展目标,即做大优质稻板块,优质率达95%以上,全部实施无公害稻米、有机稻米生产;做大水产板块,重点突出小龙虾、河蟹、黄鳝等名特优水产品;做大畜禽板块,发展生猪养殖小区2个,养鸭小区2个,养鸡小区10个,年出栏生猪1万头,家禽500万只。通过突破性发展养鸡、养猪和水产品,逐步提高养殖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整个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重点抓好优质水稻、棉花、油菜、水产品的发展,加快规模化、标准化进程,逐步提高优质农产品在整个农产品中的比重;着力培植创汇型农业企业。增加出口创汇,逐步提高外向型农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与此同时,对试验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突出解决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安全饮水等民生问题,突出整治村镇环境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确保把试验区建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和核心区,为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
构建机制规范运作
一是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方面,抓住国家和省向农业、农村投资倾斜的机遇,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县本级财政支出安排上,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原则,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加大支农投入力度。2008年财政支农支出中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1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4.7%,高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完善激励机制。采取建立奖励基金和补助资金的形式,支持新农村建设。2007年,对全县21个乡镇实行量化考核,共拨付“以奖代补”资金650万元,有力支持了畜牧、水产两个板块建设。2008年,除继续安排板块建设资金外,还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通村公路达标工程给予奖励。三是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针对上级各部门支农资金分散投入、重复投入的现状,积极加大资金、资源和项目整合力度,特别是通过对相同或相近性质的项目的整合,达到了集中投入的目的,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如以毛市镇沙湖垸4.3万亩优质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为平台,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质农产品板块建设、土地平整、乡村道路、安全饮水、一建三改、血防治理、老区建设、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交通建设等8个部门12个项目。通过一年多的建设,整合项目区的整体建设效果十分明显,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目前,项目区内已建成优质有机稻米生产基地2万亩,新增高产农田1.5万亩,农民人平增收350元,亩平增收500元,人均收入水平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173元。投资项目区建设的湖北福娃集团以订单收购的方式,形成了年生产有机稻米1万吨的规模,年销售收入5980万元,实现利润596万元。四是建立规范的监管机制。坚持项目建设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开展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提高支农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增加投入支持发展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2007年全县共筹措、安排7000多万元资金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资助寄宿生中的家庭贫困生以及校舍维修改造,并把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作为重点。2008年除继续足额安排教育支出外,还强势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设备。到目前为止,全县小学由433所调整为133所,初中由59所调整为35所,高中由10所调整为6所。全县的村小学全部撤并,将原管理区初级中学改为中心小学,乡镇所在地保留1所初中学校。既优化了教育资源,又保证了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是改善医疗条件。除按一甲医院标准支持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外,还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现已建成102个村级标准卫生室,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其中,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农民参合率达到100%。三是兴建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投入资金改造了乡镇文化场馆和进行了广电设备铺设,做到了文化体育设施基本完善,实现了村村通广播(有线电视)。目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347个,改建100个,其中试验区内71个村已新建和改建36个。四是加快村级公路建设。到2008年7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1476公里,其中,通乡公路242公里,通村公路1234公里,全县所有乡镇都通达二级或三级公路,新增通油路(水泥路)的村达到591个,通达率76.7%。五是更新改造乡镇骨干排灌站。计划投资1.2亿元,对全县63座泵站266台机组,按照“四更新,四配套,一维修”(即:更新变压器、更新配电柜、更新电机、更新水泵,配套节制闸、配套挡土墙、配套拦污栅、配套管理用房,维修泵站主体建筑的总体目标进行彻底改造。第一期工程投资6800万元改造23座泵站已于今年6月10日前全部竣工。此外,拨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使农村安全饮水率大大提高。由于财政资金的不断投入和引导,全县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水利、交通、文化等事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焕发出崭新面貌。

落实政策惠及农民
一是落实惠农补贴政策。2007年拨付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优质稻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保费补贴和柴油、化肥等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09亿元,并实行“一折通”发放到全县24万户106万名农民手中。2008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中央和省财政下拨监利县各项惠农补贴1.73亿元。为了落实上级政策规定,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县财政全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农场管理区,通过“一折通”方式发放给了农户。二是落实村干部待遇。积极筹措资金,兑现了全县符合条件的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政策。三是严把农民负担审批关,认真执行农民负担政策。从严控制村级“一事一议”、“投工投劳”、“村组排水费”及乡镇筹办公益事业统筹村级“投工投劳”等4个项目,在报账工作中,对群众签字手续不全的不批,对申报事项超政策范围的不批,对申报项目超标准规定的不批。并通过组织明察暗访,处理来信来访,及时整改添项加码等违规收费问题,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四是做好农业保险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落实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目前已按政策落实粮食参保面积,使广大农民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办好试点摸索经验
对试验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五整五建一统一”的村庄环境整治标准。“五整”,即路边整治,渠道整修,环境整洁,后院整齐,树木整形。“五建”,即建晒场,建路灯,建垃圾池,建墩台路,建绿化带。“一统一”即统一房屋色彩。目前,全县组成了71个工作队进驻试验区,每个工作队包一个村,具体负责所包村的规划设计、项目争取、资金筹措、进度督办等协调工作。财政部门除服务于试验区整体工作外,还具体包村,在毛市镇联盟村开展试点工作,并组织30万元资金帮助该村疏峻河道、硬化沟渠、硬化路面、改造泵站。在全县乡镇骨干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中,财政部门的相关职能股室积极履行职能,开展设备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所有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直达供应商和工程队,确保了专款专用和工程进度。
责任编辑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