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七大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河北省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综合运用财政体制、政策和资金杠杆,助推科学发展,为富民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自觉、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河北各级财政部门将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精细意识和竞争意识,更新理财观念,提升理财境界,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兴财政、促发展、为人民”的基本理财思路,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贯穿于财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政策制定和财政资源配置,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运行。
二、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实施新一轮激励性财政体制,继续遵循分类指导、激励发展的原则,针对河北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科学方法分类施策,强化发展动力,促进市...
党的十七大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河北省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综合运用财政体制、政策和资金杠杆,助推科学发展,为富民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自觉、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河北各级财政部门将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精细意识和竞争意识,更新理财观念,提升理财境界,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兴财政、促发展、为人民”的基本理财思路,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贯穿于财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政策制定和财政资源配置,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运行。
二、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实施新一轮激励性财政体制,继续遵循分类指导、激励发展的原则,针对河北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科学方法分类施策,强化发展动力,促进市县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二是扩大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的激励性体制政策,引导经济资源集约布局,促进各地区主导产业大基地、大园区的形成,助推全省经济多极增长、竞相发展。三是着眼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调整部分财政收入分享格局,包括下放通过新建扩建新增的省级分享增值税,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下放省级分享县域新增营业税,以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适当上收资源税收入分享级次,抑制矿产资源滥采乱挖,保护资源和环境。四是全面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实行“规范的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两种体制模式。2008年把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县(市),促进县域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和县内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进一步探索省以下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科学界定省以下各级财政支出责任;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完善落实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强化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预算安排上认真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的要求,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巩固和强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稳定和完善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和机制。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扶持生猪和奶业生产发展的财税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二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落实企业分离办社会、破产关闭、改制重组等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财务政策,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财政政策。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战略调整方向,整合运用相关财政政策和资金,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认真落实相关财税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第三产业转移,支持服务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加强国债项目管理,科学安排使用基本建设资金和重点项目资本金,积极谋划争取政府外债项目,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和投资规模合理增长。三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使用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主导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公共性科研开发平台建设,引导科技资源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产业、产品集聚。四是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优化配置技改贴息、资源节约、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引导资源节约利用,增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促进和谐河北建设。一是继续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落实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支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突出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二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标准。积极支持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落实好提高部分军队转业人员和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标准的政策。积极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支持开展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三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认真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大学建设,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完善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抓好清理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四是积极支持医疗卫生和文体广播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逐步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覆盖范围。支持县乡卫生机构改造提高,建立稳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支持开展“计生惠民”行动,进一步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支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民心工程。
五、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优化财政运行机制。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预算安排的预见性和连续性,以前瞻性眼光探索推行发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加大相关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事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事项。加强预算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决策机制,拓展先评审后入库工作范围,提高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加大绩效预算实施力度,广泛推行项目绩效评价。二是全面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优化资金支付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推广公务卡制度,稳妥开展财政资金增值运作,积极推进财政税务国库银行横向联网。加快推进市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三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采购制度、健全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效率。认真执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四是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督。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把财政政策制定、财政资金运行和财政业务流程纳入制度化轨道。推进财政法制建设,增强依法理财意识和能力。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规范财政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全面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促进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扩大推行省直部门派驻监督,完善对市县巡回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效果。
(作者为河北省财政厅厅长)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