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年伊始,国际油价曾一度跃上每桶100美元的关口。油价飙升直接带动汽油和取暖油等成品油价格上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牵扯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引发其他产品价格上升,最终将会加剧我国经济面临的严峻的通胀压力,给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对此需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尽量使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力降至最低。
油价飙升产生的负效应
(一)消费者的能源开支骤增,从而挤压其他方面的消费空间。2003年以来,93号汽油的价格涨幅达76.8%。油价多次提高使得多数家庭的养车成本提高了35%至65%。面对油价还要上涨的预期心理,众多的有车族切实感受到了经济压力,正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能不用车的时候尽量不用车。“买得起车,开不起车”,油价已成为人们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表示油价上涨影响了他们的购车计划,其中36.6%的消费者会考虑推迟购买。随着油价的进一步上涨,油价对车市的负面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高油价使居民的正常消费受到抑制,在个人消费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时候,高油价将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不容忽视。当前,“煤、电、油、运”已成为制约我...
新年伊始,国际油价曾一度跃上每桶100美元的关口。油价飙升直接带动汽油和取暖油等成品油价格上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并牵扯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会引发其他产品价格上升,最终将会加剧我国经济面临的严峻的通胀压力,给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对此需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尽量使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力降至最低。
油价飙升产生的负效应
(一)消费者的能源开支骤增,从而挤压其他方面的消费空间。2003年以来,93号汽油的价格涨幅达76.8%。油价多次提高使得多数家庭的养车成本提高了35%至65%。面对油价还要上涨的预期心理,众多的有车族切实感受到了经济压力,正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能不用车的时候尽量不用车。“买得起车,开不起车”,油价已成为人们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表示油价上涨影响了他们的购车计划,其中36.6%的消费者会考虑推迟购买。随着油价的进一步上涨,油价对车市的负面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高油价使居民的正常消费受到抑制,在个人消费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时候,高油价将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不容忽视。当前,“煤、电、油、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石油产量自199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7亿吨左右,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我国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只占全球的2%左右,相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石油供给难以保障国内旺盛的石油需求。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国际油价每桶变动1美元,将影响我国GDP相应变动0.046个百分点。可见,高油价对经济增长形成的冲击力不容小视。
(三)高油价将通过行业传导制约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受油价上升影响较大的行业有交通运输、农业、建筑建材、汽车及机械制造、轻工、电子通信等。交通运输业中,因航油占民航业成本的1/4左右,油价上升直接导致民航业费用大幅增加。成品油价格上涨增加了运输行业的经营成本,包括民航、船运、路运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等。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一路高攀,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农民增收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受油价上涨影响的主要下游产品,近5年来我国尿素、柴油、农膜价格分别上涨26.6%、64.4%和60%。农资价格的上涨无疑拉动了农民生产成本的上升。建筑、建材,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由于竞争激烈向下游传导价格能力较差,高油价直接引发生产成本上升,行业毛利迅速被高油价压缩。持续的高油价使消费者担心用车及新增机械的用油成本增长,对汽车及机械制造业起负面影响。另外,原油价格传导到塑料配件上,对整车和工程机械厂商的生产成本也起负面影响。总之,高油价通过行业传导会制约我国经济的高增长。
国际油价的不断上升还将直接导致我国用汇大幅增加,同时会引发电力、煤炭、化纤、棉花、金属、建材等相关制造业原料价格上升,原料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引发产成品价格的上升,如果控制不当便会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如果国际原油上升10美元,持续一年,将推动我国物价指数CPI上升0.8个百分点。专家分析,油价因素占CPI比重约在5%,如果成品油价格上调10%,将拉动物价上涨0.5个百分点。
积极应对高油价对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从一个中长期的时段来看,我国经济面临新一轮的高油价将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国际原油需求快速增加导致供给紧张的状况难以改变,因美元持续走低,国际基金在原油市场的套利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阻遏,为油价上涨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尽管国内石油生产企业从未停止过增储上产的努力,但年均增长幅度不到3%,原油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不断加剧,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保持继续扩大的趋势。石油可供量与需求量的矛盾,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增强节能意识,促进节能减排。提高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行业项目进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要尽快推出开征燃油税的政策,以体现公平、促进节约,促进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从源头上降低能耗水平,有利于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缓解交通压力。
(二)综合各种因素适时推进价格改革。油价调整涉及面甚广,从国家到企业到居民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此,调整油价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更要考虑消费者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国际油价不断冲高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这意味着我国必须更快地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利用价格杠杆引导能源消费。在各种利益的权衡中,既要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水平,也要考虑百姓承受能力,适时推行价格改革。
(三)保护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利益。缓解成品油价格调整造成的影响,要综合采取应对举措,重点保护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利益。首先,与群众生活关系较大的如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等运输价格,以及供居民、化肥生产和学校食堂用天然气价格不应作调整。其次,增加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财政补贴。对液化气价格提高影响低收入居民增加的支出,各地政府要综合考虑居民生活费用的提高,采取提高低保标准和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给予补偿;影响学校食堂增加的支出由地方政府适当补助。
责任编辑 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