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市场销售、出口加快增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进口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金融形势基本稳定。
一、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增长有快有慢,如原煤产量同比增长8%,加快4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13.8%,回落0.1个百分点;天然气增长16.4%,回落7.9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长继续减缓,如粗钢增长4.3%,比上月回落9.2个百分点;焦炭增长12.2%,回落0.1个百分点;钢材增长12.7%,回落4.3个百分点;电解铝增长34.4%,回落2.4个百分点;生铁增长10.4%,回落2.8个百分点;铁合金增长9.4%,回落4.5个百分点。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1.7%,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752亿元,同比增长19.5%,比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1%,比上年同月加快0.2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速比上月回落4.6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440亿元,增长35.1%,比上月回落4.1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
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0605亿元,同比增长2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1632亿元,增长31.8%,加快7.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35亿元,同比增长37.6%。第二产业投资44208亿元,增长29.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7.2%,主要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仍然较快。第三产业投资55161亿元,增长24.4%,其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14.9%、34.2%和2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50988亿元,同比增长22.4%,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福建和辽宁,分别增长41.9%和36.2%;中部地区投资25327亿元,增长35.8%,比上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安徽、吉林、河南分别增长49.7%、43.8%和36.6%;西部地区投资22816亿元,增长30.4%,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陕西、广西、重庆分别增长43.0%、35.7%和34.3%。
三、国内市场销售加快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05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5426亿元,增长19.2%;县及县以下2678亿元,增长18.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9.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5%,中西药品类增长26.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1%,汽车类增长35%。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9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
四、进出口贸易顺差有所减少
11月份,进出口总额209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增速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76亿美元,增长22.8%,加快0.5个百分点;进口913亿美元,增长25.3%,回落0.2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263亿美元,比上月减少8亿美元,同比增加34亿美元。
1-11月份,进出口总额19691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1036亿美元,增长26.1%;进口8655亿美元,增长20.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3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16亿美元。
五、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6.6%,农村上涨7.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仍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上升的主要原因。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涨幅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其余项目价格有涨有落,如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1%,居住价格上涨6%,交通和通信、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4%、1.4%和0.5%。
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6%(其中11月份上涨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其中11月份上涨4.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1%(其中11月份上涨6.3%)。

六、货币信贷增速保持稳定
11月末,广义货币(M2)40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与上月末基本持平;狭义货币(M1)14.8万亿元,增长21.7%,比上月末回落0.5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28988亿元,增长13.6%,加快0.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874亿元,同比少增1062亿元。各项存款增加702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96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3006亿元,同比多增42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2656亿元,多增972亿元。货币投放670亿元,同比多投放10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5837亿元,同比多增6551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0014亿元,同比多增1833亿元。1-11月份,货币净投放191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投放420亿元。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尚未消除。虽然在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下,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在促使经济快速增长的原有因素尚未根本消除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二是价格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压力仍不能忽视。当前以结构性上涨为特征的居民消费价格受食品价格涨幅趋缓的影响,总体上出现趋稳态势,但基础并不牢固,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着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风险。三是资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对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在风险。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有合理的方面,但也积累了较大的潜在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资产泡沫进一步积累。四是节能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在当前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在产业上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需求上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因此,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陈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