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担任财政局长的时日里,经常是在需要与稀缺、工资与经费、节支与铺张、缴纳与不能、不能做与必须做等等两难的选择中挣扎着、煎熬着,经受着情感、良知、良心、灵魂和党性的拷问。所幸的是,在所有的这些选择中,由于自己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依法理财,哪怕做出了一些人一时不能理解,不愿理解或者不好理解的选择,有时看似成了“死结”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慢慢地解开了,得到了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抓耳挠腮地筹措着下一月的工资恰好,某一较大项目的投入也迫在眉睫,况且,上级检查在即,弄得不好,就会影响这一项目的争取和建设,这可是县里领导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怎么办?是按时拨付工资,还是按要求的时限及时到位项目资金?经过反复掂量,我们当时坚定的选择了前者,并向领导陈述了理由,还变被动为主动,提前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说明情况,并做出承诺,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后来我们虽然受到了批评,但我们保证了政府没有因迟拨工资和退休费而失信于民,尽到了财政人应尽的职责。
有的时候,有些看起来是“小局”的事情,一样会弄得你无可奈何因为事情就直接地摆在你面前,只允许你说“办”还是“不办”,别无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可能就直接连着你的“乌纱帽”,常常是没有退路的这恐怕是财政人的最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有胆有识的财政人只能选择符合政策、规定的决定,绝不会随波逐流而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往往要冒很大的风险,内心要经历翻江倒海般的历练那年,上级给了县上一笔国债资金,大部分是无偿的,而且有明确的投向。可是,一个镇办企业也到了发展的关口上,正急需资金,银行又无力解决贷款,政府有关领导盯上了这笔钱,三番五次地要求改变投向,说是先借过来“顾个紧”。对于国债的使用和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当时也称为“高压线”。怎么办?领导的这个“紧”顾还是不顾?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顾,明明有违政策、规定;不顾,以后与有关领导如何相处,自己今后又如何工作?再说,领导也是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是为了自己。如果硬要一条道走到底,自己这个位子还坐不坐?那几个白天黑夜,自己的心好似落在了滚烫的油锅里,那种难受和不安是外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与几位局领导商量,大家意见基本一致,但最后的主意要自己拿,而谁拿主意就意味着谁负主要责任,不论是什么板子下来,首先打到的就是你的屁股。经过反复地讨论协商,政府有关领导顾大局,识大体,主动放弃了原来的想法,主要领导也旗帜鲜明地支持了财政的意见。过了不多久,国家财政部门就公开通报了几起转移国债资金用途的案件。其中,有一起竟与我们的数额大体相当。从这场看似“虚惊”、对我来说却是“实惊”的事情中,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有时候我又想,假如不是领导主动放弃,那么,我守得住“防线”、能坚持到底吗?现在回想起来,依自己的“功力”,实在是不敢打保票的。
在管理的宽与严、松与紧,兼顾人情与坚持原则,不该办与必须办等等问题上,财政人往往经受的是情感的煎熬、良心的拷问和灵魂的考验。只要你稍一松懈,就很有可能一步走错。财政必须严管这是我到财政岗位上工作不久后便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在财政资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更应该这样。可如何把这个认识变为大家的认识,使服从严管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中间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弯子不能转得过紧过急。我常对身边的同志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你今天能坐在这个位子上,是你努力工作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你的机缘。但是,绝对不能一坐上这个位子,看到的笑脸、听到的恭维多了,请你赴宴喝酒的人多了,就以为自己与昨天变样了,本事大了,身价高了。其实,人家看重的是你手中的权力,是你屁股底下的那个位子,谁坐上去都会是一样的。所以,当你有机会坐上这个位子的时候,就做这个位子规定的动作,而不要也不能心有旁骛。自己的认识虽是浮浅的,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但是,当我把自己的这一点粗浅的心得和体会传递给大家时,在不少人的心灵深处还是引起了震颤。慢慢地,说话没有以往那么“财大气粗”了,做事情没有过去那么“张扬”了,而是谨慎得多了,小心、细心得多了就是来办事情的,也感觉到了许多真诚的微笑和客气。在县里的上上下下,对于来自我们系统的这种和风细雨般的变化,一时竟成了热门话题。财政干部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改变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抓了各种制度、规章的修订和健全,打印成册下发到室到人,这以后严格管理就比较有保障了。回顾总结这一段过程,有一天,我的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两句话:“理财先理思想,管钱先管队伍”大家一致认为这两句话好,同意确定为财政工作的“主线”。我们实实在在地按照这个“主线”抓了几年,成了市里、省里依法理财的试点县。省上在我们县开了现场会,又以正式文件转发了我们的做法这两句话也不胫而走,还传到了邻县甚至比邻地区
我总觉得,干财政工作,在管理上,“严”总比“宽”好,“紧”总比“松”好这样,于工作有利,对同志也是负责的表现因为“严”,因为“紧”,我也“得罪”过一些人。现在,我已经离开原来的岗位好一段时间了,相信“得罪”过的一些人是会逐渐地理解和谅解的,这从离开以后与大家交流的言谈举止中是看得出来的至于自身的不周和不到,只好把教训记在心中,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尽力弥补
关于举办“2005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改革”专题研修班的启事
为了在2005年进一步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水平、在国库集中收付过程中的账务处理能力,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行为,财政部中国财政杂志社《中国财政》和《财务与会计》月刊将举办“2005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改革”专题研修班。欢迎各地行政事业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积极组织人员参加。
一、研修内容:
1、部门预算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编制内容
2、部门预算和传统预算的区别
3、中央和地方近年来的部门预算改革现状
4、完善部门预算与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5、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分析
6、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7、如何协调国库集中收付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之间的关系
8、下阶段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对策建议与改革方向
9、预算会计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10、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11、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政府预算管理与预算会计改革的目标框架
13、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
二、研修对象:
各省市县财政、审计部门相关工作者;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审计及其他经济类工作者。
三、授课专家:
财政系统内专家及高校知名教授。
四、收费标准:
研修费:3200元/人(含讲课费、教材费、食宿费及其他相关活动费用)。
户名:中国财政杂志社
开户行:工商银行公主坟支行
账号:0200004609089129195
五、时间地点:
2005年9月17-20日地点:桂林
凡参加研修班的同志,请尽快和我们联系,以便会务组及时安排详细事宜。
电话:(010)68163411、68163412、68163416转分机8582、8529
直拨电话兼传真:(010)68163407
联系人:王教育、张惠珍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中国财政》编辑部 《财务与会计》编辑部
200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