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作者:戴开成 本刊记者
[大]
[中]
[小]
摘要:
“太行山打日本鬼子那会,我是微子镇王家庄的民兵队长。那时,我们运送弹药、救护伤员,与八路军并肩作战。我参加过无数战役,敌人的子弹在头顶、耳边嗖嗖地飞过……”魏王生老汉坐在炕头上,听说是北京的记者来访,心情显得有些激动,思绪仿佛穿越了尘封的时光联道,又回到了那军民携手抗敌的难忘岁月。他极力想把当年的战斗故事一股脑全倒出来,但由于年事已高,思路不很清晰,语言也断断续续。
据了解,在长治市像魏王生这样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农村老党员还有很多,这部分人大多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们收入渠道有限,生活比较困难。但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一直对他们进行生活补助。2004年长治市政府又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给予每人每年360元的生活补贴;2005年补贴标准增加到480元。陪同我们下乡的长治市财政局社保科科长聂灵英说:“这几年长治市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很多实事,向抗日老党员增发生活补贴,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只是诸多实事中的一件。”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之巅。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今天长治...
“太行山打日本鬼子那会,我是微子镇王家庄的民兵队长。那时,我们运送弹药、救护伤员,与八路军并肩作战。我参加过无数战役,敌人的子弹在头顶、耳边嗖嗖地飞过……”魏王生老汉坐在炕头上,听说是北京的记者来访,心情显得有些激动,思绪仿佛穿越了尘封的时光联道,又回到了那军民携手抗敌的难忘岁月。他极力想把当年的战斗故事一股脑全倒出来,但由于年事已高,思路不很清晰,语言也断断续续。
据了解,在长治市像魏王生这样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农村老党员还有很多,这部分人大多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们收入渠道有限,生活比较困难。但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一直对他们进行生活补助。2004年长治市政府又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给予每人每年360元的生活补贴;2005年补贴标准增加到480元。陪同我们下乡的长治市财政局社保科科长聂灵英说:“这几年长治市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很多实事,向抗日老党员增发生活补贴,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只是诸多实事中的一件。”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之巅。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今天长治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了长治,追忆当年八路军光辉历程,感受今日长治的巨变。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个个有关“和谐”的故事。
王家峪村的军民情
从长治城区驱车往北,在绵延起伏的山间公路上疾驶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群山环抱中的武乡县王家峪村。村边有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院子依山而建,院前百步开外是一个约10米高的陡坡,坡顶平坦,杂草丛生。距坡不远处有一棵参天白杨,据老百姓讲,这是当年朱总司令亲手种下的。这棵树很神奇,随手在树下拾一根树枝顺节折断,在枝的截面一颗标准的五角星清晰可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总司令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敌后,来到太行山。几经转战,于1939年10月11日移驻王家峪,从此这里便成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当年王家峪总部的电波和各战场息息相通,这里的每道命令都指挥着华北原野上的千军万马。
如今的王家峪村人,对当年八路军在这里生活、战斗的光辉历史如数家珍,尤其是讲起八路军与老百姓的军民情结,打开的话匣子,收也收不住。
八路军在王家峪期间,朱德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总司令,但在他身上却看不到一点官架子,性格很随和,与士兵、老百姓就像一家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常常和老百姓一起下棋、谈心,参加村里的支部会和群众集会,农忙时节还带领总部机关人员帮助老百姓春种、夏锄、秋收。有一年,村民王树根老汉因给地主扛长工,长期睡在地铺上,得了严重的湿疹。在当时的农村,这种病非常难治。病人一遇下雨刮风天,患处就奇痒无比,常常用手抓得满身是血。一天,屋外下着鹅毛大雪,朱总司令来到他家,见他没有穿上衣,便关切地问:“你大冬天光着膀子,不冷吗?”老汉说他得了怪病,很苦恼。朱德立刻派警卫员去把卫生员叫来。卫生员给病人检查完后说:“这个病能治。总司令,您从您的旱烟袋里捅些烟油子出来,我再配些药,混在一起涂抹患处就能好。”于是,朱总司令每天早上起来都拿着旱烟袋捅烟油子,为给老汉配药治病。一段时间后,总司令再去看他,发现老人的病果然好多了。病痊愈后,老汉和老伴一起带着鸡蛋去感谢朱总司令,总司令婉言谢绝说:“不能收你的鸡蛋,咱们军民是一家人嘛!”从此老汉见人就说:“总司令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1941-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旱、蝗、洪灾害,大片土地绝收,广大军民靠吃野菜度日,一时野菜成为紧俏食物。但八路军有严明的纪律,决不允许与民争食。起初,八路军将村子附近山上的野菜让给老乡,自己跑到离村子很远的地方去采挖,后来村子周围的野菜挖完了,八路军又把相对近处的野菜留给村民,自己跑到更远的地方去找野菜。有一次,八路军战士在翻越一座山峰采挖野菜时,竟然发现了日本鬼子。
对王家峪的这段军民情结,长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史耀清评价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之间建立了鱼水般的和谐关系,民族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增强,在敌人面前筑起了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使敌人完全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是太行精神的重要体现。”
农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长治的240万农村居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因为他们不但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农民健康员,而且享受到了免费体检待遇,小病不出村,大病统筹报销,农民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城关镇成家川村,聂灵英陪同记者走进了一家农户,房屋低矮狭窄,屋内摆设陈旧简陋。主人叫李祥文,今年62岁,正在和老伴悠闲地看着电视。见我们进来,极力想把背对着我们的身子转过来,但也只微微地抬动了一下胳膊。老伴说,他去年患了脑溢血,花了13678元的医疗费,农村合作医疗给报销了4693元。李祥文接过话茬说,“政府给这么多钱为我们治病,这是我一生都没有见到过的啊!政府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们心情舒畅啊!”
小病拖,大病扛,是偏远地区农民因极度贫困所作出的无奈选择。2004年长治市为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难问题,市财政创纪录地一年内连续向农村卫生投入1176万元,改体制、建网络、设基金、配设备、育人才,大大改善了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整体改造,把全市141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人员、房屋、设备三配套的花园式卫生院,为农民提供优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针对过去农村卫生网破了,点撤了,乡村医生无待遇,公共卫生无人管,农民就医非常困难的情况,由市县财政投资125万元,组建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农民健康员队伍,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一名健康员,为农民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从2005年1月起,市县财政投资479万元,设立农民健康保健基金,用于农民健康体检,三年免费体检一次,并以户为单位建立农民健康档案。为全市13个县各配备一辆巡回医疗救护车,进行常见病诊疗、小手术,办成农村的流动医院。潞城、沁源两市县首批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后,2004年市财政相应配套72万元资金,目前两市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24.3万人,已报销费用5000元以上的67人,报销10000元的12人。
聂灵英说,如今有了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长治农民可以不必再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担忧了。政府也从中体会到,关心农民疾苦、消除他们在“生老病死”上的后顾之忧,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是多么重要。
农村的孩子也能免费上学
今年春季开学的第一天,长治的50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特别高兴,因为从这个学期开始,他们可以轻松地背上书包免费走进校园大门。
据介绍,早在去年9月,长治市委书记张兵生、市长杜善学在农村调研时发现,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贫困山区特别是偏僻山区的农家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辍学的可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宁可压缩其它支出,也要搞免费义务教育,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对包括农民子女在内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免费上学,以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
实行全市免费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钱从哪里来?长治市财政局算了一笔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是505468名,按免学杂费和取暖费两项标准计算,共需补贴6110.51万元。这笔巨额资金如果全部由市财政负担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市委市政府决定,采取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的办法,同时考虑到贫困县的财政困难的实际,在分担比例上予以照顾。武乡、壶关等贫困县按市县8:2的比例分担,其余市县按7:3比例分担,这样配套下来,市级财政共负担4750.3万元,县级配套1360.2万元。市县财政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解决资金来源,优先保证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到位。
据悉,目前长治市5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当中,有41万是农民子女,按这个数字计算,财政投入的6000多万元资金中,农民子女得到4400万元,因此免费义务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
为把好事办好,让这项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资金真正落在农民子女身上,财政部门简化了资金的拨付环节,市县两级财政将“补助资金”按年度列入预算,并按时直接拨付给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拨付学校,并设立专户,单独核算,封闭管理。各类教育经费包括“补助资金”不得拨付给乡(镇)、村,以杜绝截留、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在壶关县,教育局局长牛庆芳陪记者来到西关壁中学,初中二年级的李希同学告诉记者,她家住店上镇店上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靠种地获取微薄的收入,生活非常困难,母亲身体不太好,如果赶上生病住院,生活更是难以为继。以前她每个学期的学费交133元,其中要向亲朋好友借100元左右,险些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现在好了,学校免除了所有的费用,真是感谢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一定要努力学习。牛庆芳在一旁解释说,李希同学属家庭特别困难学生,除了和其他同学一样免学杂费和取暖费外,书本费也免了。
“对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实行免费上学,这在全国恐怕都没有先例。”长治市财政局副局长石明利说,“长治财政虽然还不宽裕,每年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挤出一部分钱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有远见的决策”。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了依靠
每日清晨,长治城区大多数不愿早起做饭的居民,都会选择到遍布各社区街道、有统一标识的流动摊点用餐,因为这里的食品既卫生又实惠,并且快捷方便。
“这些早餐摊点均属于下岗职工蒋素萍在政府扶持下创办的‘甜甜食品’公司。”这家公司的经理刘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67名职工,其中44名是下岗人员,市财政按接收一名下岗职工给予3000元进行扶持,并减免了税收和工商管理费,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迅速壮大,目前共有117个摊点,效益非常好,职工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有的可达2000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治市政府和财政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从保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门路。从1998年开始就实施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程,在100%确保进中心签协议人员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变保障生活为促就业,再就业率稳步上升。
促进再就业关键是要有好的政策和思路。市职介中心马新会主任介绍说,长治市为促再就业想了很多办法,大多卓有成效。如政府投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其中园林管护岗位300个、交通协管员岗位300个,全部用于安置“4050”人员和特困人员,使10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促进各类企业优先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市政府规定,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只要安置一名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政府就给予企业3000元的补贴,如太行粮机厂兼并粮油加工厂后,因考虑吸纳下岗人员能享有政府的补贴政策,便将兼并的破产企业的117名职工全部吸纳安置,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对凡是在再就业中心仍未实现就业、年龄偏大,男55周岁,女45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可以内部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养老保险金由政府负担至法定退休年龄,到去年底,享受这一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达955人;对下岗人员创办的企业给予担保贷款,仅到现在的半年多的时间就有3户企业获得担保贷款金额22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再就业。
“长治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市里的充分肯定,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聂灵英说,“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就没有发展。这几年长治市委市政府已把能否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投入的资金也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长治的再就业工作明天会更好”。
跻身全国十大魅力城市
五月的长治,阳光和煦。财政局史黎武秘书热情地领着刚下火车、依然睡眼惺忪的记者去欣赏长治人引以为自豪的街景。她指着街边长达1000多米、宽100米左右的花园似的绿化带说,这里过去是一片低矮破旧的平房,是典型的脏乱差地区,居民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垃圾遍地,到了夏天蚊蝇满天飞,尤其是对面那条小河,发出熏人的臭气,路过此地的人都掩鼻而行。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那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早已不是往日的模样,河水荡起涟漪,岸边杨柳依依,小桥、水车、山亭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史黎武告诉记者,由于近几年长治市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全面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再加上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适合人类居住,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极大地提高了长治的知名度,推动了经济发展。
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让长治人深深地感到良好的环境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2004年长治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倡议,并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和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长治创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据长治市环保局综合科南茜亚介绍,去年以来,长治市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在重点区域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工程。首先对污染严重的焦化行业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先后对高度在4.3米以下的小型焦炉给以关闭;对郊区、潞城等185个焦化、电石等违法建设和取缔淘汰项目,采取了断电措施;在城区实施“净空行动”,对潞州宾馆、凯达制衣等超标排放锅炉进行了查封处罚。其次是控制污染物排放。年产16万吨的城区西泽淀粉厂在环保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盲目投入生产,排出的大量生产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环保部门发现后,当即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治理并进行了处罚。第三,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露绿工程”,将各单位的围墙全面拆除,还绿色于民;增加财政投入,拆除街边低矮建筑或危旧房,拓宽街道,建设城区绿化带。第四,实施了高、中考噪音管理联合行动,对高、中考期间群众举报的68件噪音扰民事件进行了妥善处理,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人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而肆意破坏自然,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明智之举。”石明利说,“这几年长治财政为环境建设投入的资金每年都在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把长治的环境建设得更美好。”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