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作者:郭隆文 (作者单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大]
[中]
[小]
摘要:
三月的北京,微风里已透出春的暖意。蓬勃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为初春平添了色彩。这是一个九亿农民的春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财政部对“三农”工作的态度鲜明而又坚定:“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在今年的两会上,从温总理的报告中,不断传来关于“三农”的好消息,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每一位同志都心情激动,倍感振奋。
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
“当前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还有哪些需要和建议,一定要搞清楚,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前提”。3月2日下午,国家农发办会议室里,办领导神色郑重地对准备出发到农村搞农民问卷调查的12位同志说:
这次农民问卷调查,是国家农发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又一重要举措。按照统一部署,国家农发办突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在“深、实、...
三月的北京,微风里已透出春的暖意。蓬勃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为初春平添了色彩。这是一个九亿农民的春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财政部对“三农”工作的态度鲜明而又坚定:“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在今年的两会上,从温总理的报告中,不断传来关于“三农”的好消息,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每一位同志都心情激动,倍感振奋。
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
“当前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还有哪些需要和建议,一定要搞清楚,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前提”。3月2日下午,国家农发办会议室里,办领导神色郑重地对准备出发到农村搞农民问卷调查的12位同志说:
这次农民问卷调查,是国家农发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又一重要举措。按照统一部署,国家农发办突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在“深、实、严、细”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决定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征求对农发工作的意见,一是向全国100个农业大县直接发放调查问卷,提出了明确要求,委托县农发办进行调查。二是从办内抽调专门人员,利用周末时间,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农村去,向农民面对面征求意见。
“只有了解了农民的意愿,才能真正围绕农民的需要搞开发”。“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切实体现在行动上,深入农村,到农民家中,到田间地头,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情况,真正地把农民需求反映上来”。办领导进一步强调了这次调查活动的意义。
“这种调查没有先例,要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工作。工作时间至多有两天,一个人去一个省,一个省要调查两个县,每个县至少两个村,每个村50户,任务确实很重,希望你们克服困难,在调研中展示农发办干部的良好形象,办里对你们寄予厚望。”办领导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个人都觉得肩上的担子不轻。为使调查更加客观、真实,根据要求,所有调查人员都是临出发前,才告诉地方。
“面对面”与“心贴心”
3月4日,12位调查人员都进入了忙碌的工作状态。有的同志坐了一夜的火车,顾不上休息、吃饭,立即与省农发办同志商量,随机抽取调查县。省里同志随即通知有关县,分头赶赴村里。根据调查人员回忆,一些令他们想不到的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驶入安徽省固镇县乡村的田间道路,车子开始颠簸,尘土开始飞扬,调查人员的心里也开始扑腾,“农民们会来吗?来了会配合吗?完不成任务怎么办?”有的同志生在农村,在上学期间也搞过农民问卷调查,深知集中这么多农民谈何容易?有的群众根本不当回事,有的即使接受调查,也是两句话打发完事,往往听到的只是牢骚和不满,这次会怎么样呢?在胡思乱想中,车子已经停在村委会的门口。调查人员刚走进会议室,就看到一排排长条凳上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有的人没地方坐,只有靠墙站着。他好奇地问,“怎么来了这么多人?”一位村干部说:“现在不像大集体的时候,农民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干点副业,平时很难把大家召集到一块,这次听说是农发干部来了解情况,大家对农业综合开发都熟悉,知道开发为咱干了实事,开发干的就是自家的事情,所以都抽时间来了。”
“没想到农民态度这么认真”。听清调查人员的来意,没有领导提议,群众就自发地鼓起了掌,“哗哗哗”地非常热烈。调查人员将随身携带的问卷发下去后,就开始逐个进行讲解,群众就随着讲解开始划钩,碰到一些需要计算的题目时,大家就认真思考,仔细推算,然后郑重地把数字写上去。让调查人员欣慰的是,群众对农发情况都很熟悉,农民分明把这次问卷调查当成了一次考试。
“我有意见要提”。收回了卷子,调查人员就与农民座谈。“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和农发干部还有什么意见,不好写在纸上,可以告诉我,我保证原原本本地带回去,决不贪污”,调查人员这么一说,农民就笑了起来。有位白发老汉说,“没啥意见了,咱村搞了开发项目,路好走了,浇水方便了,今年政府又给咱免了农业税,这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好事啊!”“真没意见啦?”调查人员又问。一位中年汉子好像是鼓足了勇气才站起来,“我有意见要提,村里搞开发,大伙的地都改造了,可我家的地就没给改,当着上级领导的面,我想问问什么时候轮到我”。调查人员问“为什么没包括他家”,村干部说,“当时上级给我们的任务2000亩,大伙积极性高,我们多自筹了点,上级又给补了点,搞到2200亩,村里还有100多亩没有搞,就包括他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调查人员与省、县农发办同志商量,县里同志说,“我们想想办法,明年邻村搞开发规划时,尽可能把这个村剩余的地考虑进去。”
“群众利益无小事,能改马上就改”。一位调查人员也听到了部分群众反映,淮北井灌区搞了开发,铺上了地下暗管,节水又省地,本来挺好的事,可部分地方在“最后一公里”出了点小问题,一个出水口几家合用,原来计划只给其中一家配固定管道的配件,轮流使用。没有配件的农户浇地时要向别人借,觉得不方便,这次向调查人员要求最好给每户都配一个。调查人员和地方同志一研究,觉得这不是件小事,当场决定由县农发办在项目质量保证金中安排一些资金给大家补上。“县里到底按不按要求办?”调查人员有点担心,就悄悄地留下了一个提意见农民的电话。三天后,调查人员就接到县农发办的电话,说事情已经妥善解决了。调查人员又给留下电话的农民去了电话,这位农民说:“配件到手了,很好,我很满意。”调查人员又问“是你一家有了,还是大家都有了”。农民说:“放心吧,都有了。”
政府帮助咱农民办自己的事
“从此不走泥泞路”。调查人员来到吉林省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时,村民们谈得最多是农发让他们从此不再走泥泞路。2002年前村里全是土路,不论是春天冰雪解冻,还是夏天下雨,路都泥泞不堪,人踩在烂泥巴里抬不出脚,车子更是寸步难行。2002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路取直后又铺上了砂石,去年,村里又争取了部分公路建设资金,把机耕路硬化修了水泥路,目前道路顺直畅通,村民从此雨雪无阻了。
的确,农民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不需要“花架子”。从12省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看,当前农民最需要为他们解决的还是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5个县58个村2190个农户在“您认为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帮助”的多项选择中,有87%选择了“打井、修渠、架线、修路”,远远高出其他选项,名列榜首。农民的需求,与农业综合开发始终长期坚持的“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这样高度的一致,难怪农发工作在农民心目中那么有地位。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项目”。对此,甘肃省临洮县梁家村村主任李仲芳很有感触。这位58岁的老党员,是临洮县连续三届的人大代表,很有威信,2004年她带领村民实施了农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她说:“项目衬砌的渠道,去年冬灌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节水省时,家家户户不再熬夜,也不再争水打仗了。群众都说好,说我们这些人能干,真心为大伙办事,我们村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在去年12月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大伙非得推我再当村主任。”
“办咱农民想办的事,咱要多出点力”。调查人员在陕西看到一位农民的问卷上写着,实行农业综合开发他家一共拿出了450元钱,心里一阵咯噔,他知道450元钱在一个农民家庭中的分量。就问:“您家一下子拿了这么多钱,觉得多不多?”农民回答说:“要说也不少,可这钱都是办了咱家地里的事,我觉得值。再说,政府有那么多事要办,还拿出钱给咱办事,咱更得有个态度,多出点力。”村干部说:“他家经济情况好点,属于筹钱多的。我们的原则是自愿,不搞命令,出点钱,出点工,出点地,各种方式都有,只要农民觉得值,就不会吝啬。”
甘肃省靖远县张滩村一位陈姓村民的话至今仍然让调查人员感动。“村里在前年搞开发,要修渠修路,我家里负担重,没有出钱,但我有一台三轮车,就免费拉沙子、拉石头、拉水泥,柴油费我自己出,我没有想到过自己吃亏。村里项目搞成了,浇水不成问题了,路也好走了。我就搞了个塑料大棚种蔬菜,一个棚每年至少能收入5000元。农业综合开发真正办了好事,让我家过上了好日子。要是再搞开发项目,我就能够拿出更多的钱来了。”
“咱农民也能在开发中唱主角”。农业综合开发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业,要搞好开发,必须进一步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开发与农民的需求真正合拍,农民的心态就会从“要我开发”变为“我要开发”。调研的情况突出证实了这一点。在回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前,征求过您的意见吗”问题时,有90%的农民回答“征求过意见”;在回答“征求意见时,您是同意开发,还是不同意开发”问题时,有90%的农民回答“同意”;在回答“村里当时与您签订筹资投劳合同了吗(包括口头合同)”问题时,有84%的农民回答“签订了”;在回答“您认为村里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是不是应该先征求您的意见”问题时,有87%的农民回答“是”;在回答“您看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公示情况没有”问题时,有89%的农民回答“看到了”。一些农民对调查人员说,“现在搞开发,搞不搞,怎么搞,都有干部征求咱们农民的意见,公示也及时,心里明明白白,咱觉得挺受尊重,越来越唱主角啦!”县里农发干部说:“这几年我们注意听取了农民的意见,慢慢尝到了甜头,农民参与了,对项目建设就更加关心,项目实施起来就更加顺利!”
3月6日,12名调查人员如期回京,并对这次调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大家感觉到,从这次活动了解的情况看,广大农民对农发工作是满意的、关心的、期盼的。与农民面对面,心贴心,对国家农发办和地方农发办转变工作作风,都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更重要的是,带回来的不只是问卷,还有沉甸甸的思想收获。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次活动,切实受到了教育,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理解了肩上的担子,明确了服务的方向,坚定了做好农发工作的信心。大家表示,一定不能辜负广大农民的殷切希望,把农发这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