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08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每月聚焦
新年寄语 本刊编辑部(1—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 本刊评论员(2—1)
正确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继续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本刊评论员(3—1)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本刊评论员(4—1)
以全新的思路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本刊评论员(5—1)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到农村 本刊评论员(6—1)
为农村贫困人口铺设小康之路 本刊评论员(7—1)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持 本刊评论员(8—1)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切分与做大蛋糕 本刊评论员(9—1)
创新思路 为县乡财政解困 本刊评论员(10—1)
确保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台 本刊评论员(11—1)
管好基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本刊评论员(12—1)
政策导航
&...
每月聚焦
新年寄语 本刊编辑部(1—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 本刊评论员(2—1)
正确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继续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本刊评论员(3—1)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本刊评论员(4—1)
以全新的思路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本刊评论员(5—1)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到农村 本刊评论员(6—1)
为农村贫困人口铺设小康之路 本刊评论员(7—1)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持 本刊评论员(8—1)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切分与做大蛋糕 本刊评论员(9—1)
创新思路 为县乡财政解困 本刊评论员(10—1)
确保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台 本刊评论员(11—1)
管好基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本刊评论员(12—1)
政策导航
新时期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 (1—4)
2004年我国财政工作任重道远 (1—8)
2003年我国财政工作开拓了新局面 (1—10)
新时期我国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思路 本刊记者(2—4)
脚踏实地做好2004年财政社会保障工作 本刊记者(2—6)
专员办工作要继续推进中央财政监督机制建设 本刊记者(3—4)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支持企业改革发展 朱志刚(3—6)
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金人庆(4—4)
把好评审关 为支出预算管理做出新贡献 朱志刚(5—4)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高财政国库管理水平 肖捷(6—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科文财务工作 张少春(6—8)
按照科学发展观对财政工作进行再思考 包国新(6—1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实践 齐守印(6—14)
积极运用财政手段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金人庆(7—1)
关于2003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摘要)—2004年6月23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金人庆(8—4)
楼继伟谈近中期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本刊记者(8—7)
肖捷部署今后财政综合工作任务——要求稳步推进非税收入、彩票市场管理和农村税费等改革 (9—7)
建设法治财政——冯淑萍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建设法制财政的12项目标 (9—7)
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心提升行政政法财务管理水平 廖晓军(10—4)
梅香苦寒来 砺剑创新绩 王军(11—4)
规范管理 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 楼继伟(12—4)
农税工作面临新任务——国家税务总局对当前农税工作提出六点要求 本刊记者(12—8)
专题报道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革 财政部企业司课题组(1—13)
辽宁:整合政府财力资源全面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邴志刚(1—17)
吉林:振兴老工业基地财政重在创新工作思路 王化文(1—19)
黑龙江:以全新的思路解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全局性问题 陈佩钢等(1—21)
西部开发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 国希综(2—9)
西部开发的财政政策措施 容星火(2—11)
国债投资在西部大开发中作用明显 朱明(2—15)
喜看边境换新貌——广西边境建设大会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见闻 石化龙(2—17)
坚持制度创新 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张弘力(3—9)
山东:省以下财政体制在规范中促发展 山东省财政厅(3—12)
四川:分税制催生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四川省财政厅(3—16)
青海:分税制改革壮大财政实力 青海省财政厅(3—19)
尹慧敏: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 (4—9)
王宁:改革征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 (4—11)
赵江涛:巩固农村税改成果的关键是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题 (4—13)
刘铭达: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到农村 (4—15)
李友志:创新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 (4—17)
王化文:支持粮食补贴方式改革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4—19)
山西:用科学发展观促经济全面发展 郑建国(5—12)
新疆:寻找贫困地区做大财政经济蛋糕的途径 李学军 谢煊(5—15)
永康: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为经济助跑 王美扬 应建武(5—17)
宜都:“进”“退”之间求发展 韩庆顺等(5—19)
公共财政逐步覆盖农村的财政政策选择 本刊特约记者(6—17)
落实“三个增长”和“三保”机制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李萍(6—20)
创新财政支农政策 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和服务 丁学东(6—22)
要让生病的农民都能看得起病 路和平(6—24)
为农民增收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环境 李敬辉(6—26)
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消除贫困推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 本刊记者(7—7)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财政部农业司(7—9)
扶贫资金投向研究 财政部农业司(7—12)
扶贫资金管理体制的完善对策 财政部农业司(7—15)
积极进行扶贫贴息贷款贴息方式改革 财政部农业司(7—27)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 财政部农业司(7—18)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马蔡琛(8—10)
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提升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水平 夏杰长(8—12)
开征出境旅游消费税的设想 戴学锋(8—14)
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吴山(8—16)
完善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财税政策 高亚军(8—18)
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 李佐军(9—9)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本刊记者(9—12)
义乌:统筹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 本刊记者(9—15)
安吉:“千万”工程推进村庄环境建设 本刊记者(9—17)
江阴:工业进园区 农民变市民 石化龙等(9—19)
情系失地农民构筑保障平台 唐晓波等(9—22)
走出县乡财政困局 马海涛(10—7)
基层财政运行困境及解困的政策选择 张立承(10—11)
以工业化为突破口摆脱县域经济困境 王宁(10—14)
打造民营经济强镇——仙桃市彭场镇财政积极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丁克勤(10—18)
涪陵的乡镇债务危机及其防范 李谨等(10—20)
含山县乡财政脱困之策 马伟(10—22)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新机制 张弘力(11—1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詹静涛(11—14)
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有效性的途径 李萍(11—18)
完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规范有效安全运行 齐守印(11—20)
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徐镇绥(11—23)
农村合作医疗三问——来自安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报告 汪建国等(12—10)
农业大省为农民编织“健康网”——吉林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王旭(12—12)
建立家庭账户:云南农村合作医疗新模式 唐新民 马锐(12—15)
湖北:六项举措确保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顺利推进 沈金生 於翔(12—17)
厅局长论坛
试论公共财政的发展职能 罗辉(1—23)
开辟财源做大蛋糕是理财的第一要务——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刘铭达访谈 石化龙(1—25)
在新形势下切实推进财政监督工作 耿虹(3—25)
做好财政工作促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李学军(3—27)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政策建议 徐放鸣(5—21)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康学军(5—24)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 赵鸣骥(7—23)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 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郑建国(7—25)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调整完善财税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 李敬辉(8—23)
以财政投资评审促项目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赵超(8—26)
积极稳妥推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王保安(10—25)
行政许可法推动财政管理走向规范 许大华(10—29)
实现五统筹财政肩负重任 苏志希(11—26)
财政要做好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 于国安(11—28)
财政要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助力 王化文(12—19)
多管齐下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郑建国(12—21)
专家视点
厉以宁:“新公有制”是大势所趋 (1—48)
樊钢:中部地区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体制发展 (1—48)
魏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股市全流通 (1—49)
调整国债政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贾康 (2—43)
逐步变革城乡公共分配的二元结构制度何振一 (3—22)
“做大蛋糕”应注意的若干特殊问题张馨 (4—40)
科学发展观、三财之道与做大蛋糕 邓子基(7—20)
财政内部专职监督及其职责定位 何振一(8—21)
绩效追踪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赵鸣骥(1—31)
烟台外向型农业发展情况调查 孙建文等(1—33)
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李惠武等(2—24)
报账制:粮食财务管理有了度量衡——辽宁铁岭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掠影 王旭等(2—26)
资源变财富 百色前景美 石化龙(3—40)
赣南财源建设的新思路 谢和平(3—42)
以出资人制度为纽带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 万崇伟(4—25)
提高我国预算支出效率的思考 薛钢(4—27)
中央单位罚没收入监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超(5—34)
引进市场运作机制 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高云霄(5—36)
一条通向富裕的黄金之路 谢和平(5—38)
福建:拯救耕地造福百姓 高一鹏(6—28)
宿迁:非公有制成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钱皓 王晓刚(6—30)
国债专项资金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李玉军 孙耀祖(7—28)
招远非税收入告别体外循环 郝万志 滕松远(7—30)
创新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益尝试 刘杰等(7—31)
创新财政供给模式促进环卫管理市场化 尚焰等(8—39)
产权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的薄弱环节 张苏林 刘敏(8—41)
辽宁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实践与思考 于连国等(9—23)
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方式 李纯香 龙小燕(9—25)
现行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张国民 段亮红(10—32)
山西负债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引发的思考 史明山 闫济海(10—34)
四两拨千金 财源滚滚来——上海市青浦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纪实 林志平等(10—36)
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王建平等(11—30)
规范管理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王勇安等(11—32)
运用绩效评价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张子栋等(12—35)
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郑海生(12—37)
预收资金管理亦应规范统一 梁凤歧(12—39)
工作新视野
新阶段财政扶贫工作的难点与出路 褚利明(1—35)
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式 邓又林 谢和平(1—39)
试编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探索 易发云等(2—28)
宁波市鄞州区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朱裕高 潘剑亮(2—30)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路 周宝纯等(3—28)
如何治理教育乱收费 王存(3—30)
从浙江实践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吴小明(4—25)
建立集中经理乡国库管理体制的思考 吴娇(4—27)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稳健第一步 李勇等(5—6)
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卢贵敏(5—9)
西藏粮食安全策略 刘键(6—32)
仙桃:用完善的公共服务打造轻纺名城 丁克勤(6—34)
青岛财政:促进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刘瑞华 赵强(7—33)
规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马杰等(7—35)
科学设计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叶学平牟发兵(8—28)
海南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亟需完善 石化龙(8—29)
预算单位集中支付系统的现状分析与建设思路 罗汉军(9—27)
广水:财政扶贫事事见成效 吴秉宏等(9—29)
集中采购机构如何介入工程采购 陈正奎(10—38)
烟台:初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叶文君(10—40)
百色:建立“工业立市”新机制 黄小玲(10—42)
宁夏:“金财工程”安全分析及保障措施 杨海林(12—23)
赣南走出财政扶贫的新路子 谢和平(12—25)
县乡财政
支持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张旭等(1—42)
“民心工程”暖人心——江西省新余市全面推进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纪实 姚灵目(1—44)
天门市农村税费实行财政统管的实践 王艾琼(1—46)
“红提”葡萄红曲沃 本刊记者(2—31)
“绿色三元”兴襄汾 本刊记者(2—33)
“四位一体”增效益 本刊记者(2—35)
传统农业换新颜——运城市调整农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效果好 本刊记者(2—36)
荆门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财政对策 吴兴德等(3—36)
打造京津绿色屏障 刘柏华(3—38)
安徽:乡财县管摆脱乡镇财政困境 (4—29)
宁夏:撤乡并镇推进农村城镇建设 (4—32)
江苏:多策并举化解乡村债务 (4—34)
创新政府理财方式的有效途径朱林等 (5—29)
农村税费改革要破解四道难题 吴刚(5—30)
安仁:新的财税管理机制助推县乡财政走出困境 向罗生 李旭春(5—32)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周向阳 朱传勇(6—36)
兴利除弊 与时俱进——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零户统管”模式运行五年来情况的调查 秦玉龙等(6—38)
税费改革后如何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 杨晓黎(6—41)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卢炳文(7—37)
正定:政府助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刘胜军(7—38)
农村税费改革后需破解村级组织支出难题 丁文卿等(7—40)
失地农民有了长远保障 王旭 武艳玲(8—33)
老工业基地走出县域财政困境的对策 陈志德(8—35)
夷陵巧做财政经济“蛋糕” 秦玉龙等(8—37)
一个使百姓脱贫致富的产业——广西凌云县实现白毫茶产业化纪实 李惠贤(9—31)
象山农民离土就业增收快 励茂良 胡斌(9—33)
农村税费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赵中华(9—35)
永嘉:以激励机制促山区乡镇“消赤保平” 朱晓明(11—34)
乡镇财政何以举步维艰 谢绪超(11—36)
免征农业税后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李凤等(12—31)
“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分析 刘富贵(12—33)
税收在线
关于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的思考 李波(2—39)
推动税务代理市场发展的对策思考 傅延怿 桂军(2—41)
适应WTO原则 提高税收征管透明度 龚佳琼等(3—32)
公共财政呼唤诚信纳税和诚信理财 孙健夫(3—34)
完善我国金融税制的几点思考 董再平(4—36)
改革和完善地方税制的基本构想 王建书(4—38)
增值税转型中的模糊认识有待澄清 邓远军(5—25)
从宏观上认识出口退税改革对出口的影响 张翠红 刘晓静(5—27)
800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究竟是高是低 夏琛舸(6—43)
抗税行为防治方略 侯伟(6—45)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改革设想 何坤明等(7—42)
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几点建议 陈燕等(7—44)
建立和完善税收预警机制 孙显军(8—31)
契税:地方税收新亮点 张漪(9—37)
开展纳税评估 促进依法诚信纳税 吕青波 杨素友(9—39)
煤碳产销两旺凸显资源税功能弱化 李菲(10—44)
我国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建议 卢秀华 井明(10—46)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完善企业税收筹划 李大明(11—38)
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收入质量 黄衍电(11—40)
流转税制改革的几个重点 沈彤(12—27)
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建议 侯博 吴华(12—29)
问题探讨
立足制度创新 实现财政工作新突破 徐镇绥(1—50)
完善财政补偿机制 引导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翁国玖等(1—52)
用科学的发展观改革观理财观统筹指导财政工作 郭代模 杨舜娥(2—45)
如何完善我国的财政分权体系 陈志勇 夏晟临(2—47)
树立绿色财政观 促进财政持续发展 韩文博(2—49)
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几点思考 车洪瑛 陈敏(2—52)
构建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模式 四川省财政厅教科文处(3—44)
浅谈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市场发展 吕建锁 王海澍(3—46)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的问题与对策 王国胜 刘殿辉(4—42)
构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系统的思考 姚绍学等(4—44)
财政科研投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袁志明 虞锡君(4—46)
财政支出管理“短腿”亟需医治 杨瑞金(5—40)
如何建立养老保险基金自求平衡机制 郝传萍(5—42)
我国财政收入高于经济增长现象的原因分析 曲振涛 周正(5—45)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若干思考 龚丽春(5—47)
调整养老金给付规模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卢友富(6—47)
发挥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刘明慧(6—49)
中央非税收入就地缴库的若干设想 龚伯勇(6—51)
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在制度建设 王文生(7—45)
提高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员工社会保障待遇的设想 周晓红(7—47)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分析 廖蔚(7—48)
城乡协调发展的障碍及其财税对策 黄衍电(8—43)
企业理财对政府理财的启示 林秀香(8—46)
对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的几点反思 王强(8—48)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设想 戴民辉(9—41)
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结合形式的探讨 陈纪瑜 张宇蕊(9—44)
城市基础设施引入非公有资本的方式选择 孙洁(9—46)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现状与出路 汪柱旺 古时银(10—48)
要防范国企破产危及财政 胡迎春(10—50)
如何防范和控制地方财政风险 李洪波(10—53)
建立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的思考 赖永添 郑庆华(11—42)
对我国政府或有负债问题的思考 姜霞等(11—44)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姚波(11—46)
事业单位定额制定问题研究 财政部教科文司(12—40)
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定额制定方法研究 叶颢威 朱门添(12—43)
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尤文君(12—45)
法制与监督
刘玉廷:专员办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力量 (1—27)
路和平:社会保障资金监管需要专员办的大力支持 (1—28)
赵路:专员办监管业务与财政管理业务融合大有可为 (1—30)
虞列贵:围绕财政改革和管理来拓展专员办业务空间 (2—20)
朱振民:实现专员办与财政管理业务的融合需要业务司局的积极配合 (2—21)
褚利明:专员办应加强对中央财政拨付地方专款的跟踪监督 (2—22)
对财政资金绩效监督工作的思考 王光坤(3—48)
提高财政监督效能 服务公共财政管理 李爱华 周乃万(3—50)
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的思路 朱彦(4—54)
完善国储商品财政监管机制的建议 刘忠庆(4—56)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问题初探 柯永果 黄斌(5—50)
将财政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 成善红(5—52)
如何加强财政资金支出有效性的监督 潘文立(7—53)
强化财政监管 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 张明 王艳(7—55)
湖南:财政监督渐显财政管理特色 湖南省财政厅(8—49)
焦作: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 河南省焦作市财政局(8—51)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如何加强财政监督 苏明等(9—48)
专员办要强化对部门预算的监管 包骁文(9—51)
海南:财政监督专职机构介入预算编制 海南省财政厅(11—48)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运行监督的思考 韩国良 马发展(11—50)
湖北专员办:对中央财政项目支出实施全方位监管 (12—47)
河北:向部门委派财务总监履行财政监督职权 (12—49)
经济纵横
如何看待粮价上涨 本刊记者(1—55)
GDP数字变脸:有关GDP统计及改进 本刊记者(1—57)
2004年中国经济列车将继续快速前行 朱敏 张春萍(2—53)
能源“瓶颈”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增大 严先溥(3—52)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孙平(3—54)
电力职工投资电力企业亟需规范 贾谌 曾晓安(4—48)
禽流感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朱敏(4—50)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应经济内外均衡发展要求 姚翊轩(5—54)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为何不断加剧 徐学慎(6—52)
农村信用社改革吹皱一池春水 郑国中(6—54)
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协调增长 严于龙(7—51)
从宏观层面看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原因 朱敏(8—54)
让非正规就业也很体面 曾毅红(8—57)
经济金融运行态势与货币政策选择 胡学好(9—53)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及其治理 冯华(9—55)
化解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革的突破口 樊士德(10—55)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韩广林(10—57)
从投资结构和政府职能再看投资过热 陈辰 郭佳(11—52)
我国汽车市场将回归平稳增长 李响 朱敏(12—54)
财税人风采
赤诚的奉献——记湖南省衡东县财政局局长吴刚 周迅等(2—58)
热血护税款 丹心映财苑——记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卫士”叶向阳 任显成等(3—58)
热血护农税——记湖北省当阳市育溪财政所农税专管员刘帮洲 林毓卿等(4—58)
一位财政所长的追求 戎文兴 顾文芳(7—62)
环担山来了财政扶贫队——四川省宜宾市财政局定点扶贫纪实 廖先泽(9—57)
艺苑文林
咱家“财政部长”的妙招 何承亨(1—60)
痴老由 刘志(2—62)
生财为本理财为民 郭代模(3—61)
农税征管“三字歌” 杜中山 李君(3—61)
我看到的这双眼睛 王云奎(5—60)
感受杨家埠 于正军(5—61)
偷种 崔宏生(6—60)
“小算盘”种地 史东风(7—57)
家乡的栗子树 关岚(8—58)
赞人民的财税员 薛宏全(9—61)
融会财税文化力透古今变革——《纵横捭阖——中国财税文化透视》序言 刘仲藜(11—60)
李大爷的“失业”和“再就业” 黄万生(11—61)
求职 史东风(12—51)
知识窗
要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1—59)
什么是消费型增值税 (2—60)
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方式 (2—61)
今年我国要继续履行的入世承诺 (3—60)
中小企业板”的功能及与创业板的异同 (6—61)
中国何时能摘掉“非市场经济”帽子 (7—60)
绿色GDP (7—60)
什么是基准利率 (7—61)
行政许可法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本刊编辑部(8—59)
国际财经组织及业务术语解释(一) (9—60)
国际财经组织及业务术语解释(二) 财政部国际司(10—62)
今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将扩大到哪些省?有哪些具体要求? (11—62)
本次宏观调控有哪些新特点? (12—57)
环球财经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支出体制比较与分析 廖楚晖(1—64)
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 夏琛舸(2—63)
西班牙、意大利的财政支出管理 财政部办公厅考察团(3—62)
布什财政政策评析 崔维(4—62)
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陈学安 钟红菲(5—62)
澳大利亚对企业的财税政策及借鉴意义 财政部企业司考察团(6—62)
各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扫描 刘群 桂军(7—63)
各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简介 席卫群(8—62)
欧盟财政政策评析 王保安(9—62)
基础教育投入主体的国际比较 吕炜(10—60)
OECD国家的政府债务管理 马洪范(11—63)
日本农民协会的考察与启示 李纯湘等(12—58)
点滴评说
税收返还大比拚必须坚决制止 程文(1—54)
诚信揽得四方财 蔡红东(1—54)
慎防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缩水” 孙玉华 丁爱华(4—52)
政府采购莫忽视后续经营成本 潘玉松 张瑞宾(4—53)
增值税“转型”期间财务上要“四防” 崔建才(5—56)
用建立政府公物仓库的办法处理罚没物资如何? 梁凤歧(5—57)
要注意防范城市建设举债风险 王革新(6—56)
农业税灾欠减免资金发放方式应灵活多样 李健 王秀英(6—57)
招商引资中的无序竞争不可取 王保嘉(11—56)
当前干部考核指标设计的缺陷及反思 王强(11—58)
编读往来
基层财政干部喜爱《中国财政》 滕松远(10—64)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