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广东省北部偏僻的石灰岩山区,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是韶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和省的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县总面积2,125.5平方公里,有14个镇,生活着20万瑶汉等各族人民。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乳源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较为困难。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重视和关心乳源各项事业的发展。1998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上任不到三个月,就来到乳源进行调研;2001年8月再次来到乳源,密切关心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重视与支持本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以此为契机,为了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乳源加快水电、农业、旅游和城建四大项目的开发。通过多年的努力,县财政状况明显好转,摆脱了原来主要靠上级补助的困境,基本实现了依靠自身建设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收支平衡的发展模式,财政收入的增长名列韶关市前茅,乳源也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市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县级文明单位,2001年被韶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和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局党支部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02年,又被评为全国和全省财政系统的先进集体。
一、落实民族政策,积极发展民族经济
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瑶区如期实现脱贫奔康目标的决定》,乳源财政切实加大对瑶区经济发展的帮扶力度,继续实施财政支出适度倾斜政策,增加对瑶区的生产投入,在原有的财政预算资金2—3%扶持瑶区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预算资金投入规模;同时对瑶区贫困户子女入学免收学杂费。
随着这几年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也逐年递增,重点解决瑶族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生存状况。



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全力支持“两大会战”
2000年9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乳源在石灰岩地区开展了建造蓄水池和改造石花地为主的“两大会战”,2001年8月,李长春同志再次来乳源调研时提出了“希望你们把建池造地这两件事情办好”的要求,再次开展“两大会战”,为石灰岩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奔康创造基础条件。
“两大会战”是石灰岩地区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群众得益最多的民心工程。作为贫困地区,资金紧缺是“两大会战”中最大困难之一。为确保“两大会战”的顺利完成,财政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共筹集县级“两大会战”资金500多万元。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采用统一支付的方法,由财政直接把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减少了中间环节,确保了“两大会战”的胜利完成。
三、大力招商引资,外向带动效应明显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是乳源也是韶关市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财政局深刻认识招商引资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制订各项优惠政策,努力为招商引资服务。积极筹集资金,确保开发区“三通”等前期开发工作,给商家提供一个优越的投资环境。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资源推介力度,重视抓好软环境的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重大转变。仅在2003年,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3项,实际利用外资2,664万美元,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



四、积极培植财源,增强发展后劲
多年来,乳源财政局始终将发展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在培植财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继续开发水电,稳定财政收入。几年来,县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0万千瓦,占可开发利用资源总量的95%以上,使水电成为县的支柱财源,来自水电的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
二是大力开发“广东乳源大峡谷”等旅游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年来,共投入资金730万元,先后开发了必背瑶寨、乳源大峡谷、驼鸟寨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特别是乳源大峡谷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其特殊的生态旅游个性,已成为广东知名品牌,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从而使乳源县一跃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县,旅游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例逐渐增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已成为乳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几年来,县财政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年均增长50%以上。这些资金的投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组建了绿色食品、银荷、农牧等龙头企业;创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地方农业经济支柱产业的初步形成,为今后地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奔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乳源的财力逐步得到增强,2003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80万元,1998年至2003年,年均增长21.5%。
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审核采购项目,保证采购质量,维护采购形象,做到既节约资金,又促进廉政建设,顺利有序地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资金节约率平均为15%。
二是实行一个窗口收费,把“收支两条线”工作落到实处。在原委托银行代收款的基础上,1999年成立了韶关市首个县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心,2000年1月起对全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部实行一个窗口收费。通过加强管理,达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县级执收执罚单位百分之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百分之百纳入财政管理,应上缴资金百分之百缴入财政专户。
三是实行工资统一发放。乳源工资统一发放工作走在广东省前列,是全省第一批实现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市县之一。
四是抓好城市经营工作的开展。财政局向县政府提出了城市经营“政府引导、市场运行、招商引资、以地生财、滚动发展”的思路,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