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全面、精辟地阐明了“三个代表”的伟大意义与深刻内涵,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财政工作在新时期,迎接新的挑战、经受新的考验、实现新的目标、赢得新的发展之强大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基层财政部门如何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三个努力。
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为经济服务
财政部门要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应立足本职,发挥财政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做好三篇文章。
1、做好优化发展环境这篇文章。经济发展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软环境主要是政策、规章制度、社会秩序、治安状况等非物质性的外部条件。当前,财政部门要在治理“三乱”中下真功夫,要在收费管理中强化票据管理、账户管理、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同时,实行必要的税费减免政策、优惠服务政策,简化办事程序、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外商与经营投资者营造一个宽松的软环境。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的水电、交通、信息传递、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一方面要努力筹措资金,通过多方面积极筹措社会资金,大力招引外地资金,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搞好小城镇建设,优化、美化工作与生活环境,改善投资兴业的基础环境,使本地区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另一方面要通过强有力的财政监督,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违反财经纪律、挥霍公款的现象,通过管好、用好投向经济领域的财政性资金,使各项建设资金真正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2、做好培植财源这篇文章。要改善财政状况,做好财政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搞好财源建设,一个地方财源建设搞不好,财政工作就是无米之炊。在公共财政条件下,财政对经济的支持与以往不同,主要是出现了几个转变,即:由扶持生产向培育市场转变;由资金投入向政策引导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重在服务转变;由培植主导财源向加强基础财源转变;由主导地位向补充市场缺陷转变。所以,我们财政干部一定要以培植财源为己任,在如何培植财源上多动脑筋,多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财源建设就其本质来说,是提高财政贡献率的经济建设。所以财政部门应以提高财政贡献作为财源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推动税高利大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形成稳定的支柱财源。同时还要在农业产业化、城市现代化上作文章,全面开拓财源建设的新局面。
3、做好“财政杠杆”这篇文章。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在经济建设中不再是直接的参与,而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引导与资金的合理分配,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一是通过财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对高科技产业项目,在税费方面给予适当减免,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对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保鲜产业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农业向深度发展。二是通过合理的资金投入促进企业的发展。要改变撒胡椒面似的做法,要特别注重效益,除公共领域外,对市场适销对路、回报率高、前景看好的优势产业,财政仍然要优先考虑给予资金扶持,要通过加大对支柱财源的扶持,带动优势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投入,使企业努力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三是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通过财政的贴息、垫息等方式,一方面调动民间和企业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培植新的经济亮点;一方面调动银行成倍地增加贷款投放,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启动大量的社会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吸附、粘合与引导作用,使财政投入在财源建设投资中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搞好文明创建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结合财政工作实践,抓好系统文明创建,要做到三个树立。
1、树立开拓进取的意识。江总书记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不仅仅是指文化艺术的先进性,更主要是指思想理念、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要具有先进性。先进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能代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价值观。我们搞改革,必须做到理论先行,所以在理论探索、财政科研方面必须坚持邓小平“发展就是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的思想,以最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价值取向,着眼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着眼于财政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反对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保守意识,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拓进取、科学先进的思想理念,大胆去试、大胆去闯,这样,我们的财政科研才能有所建树,有所成效,才能使财政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走出不断改革创新的路子来。此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财政职能来说,就是要通过财政支出改革,有效地调整支出结构,按照“一保、二推、三扶持”的事业单位支出改革思路,把非公益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从而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促使文化部门创造更多弘扬主旋律,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文化产品,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
2、树立严谨务实的作风。机关作风是精神文明的一种高度体现。抓机关作风建设,就要加强制度建设,要针对财政工作的实际,完善各项制度,使制度真正成为便于操作、容易被大家接受并自觉遵守的一个行为准则。在业务管理方面,主要是规范收入征管制度、资金分配制度、财政监督制度。在机关管理方面,主要是健全考勤、人事、教育培训、财务管理、廉政建设等制度。并要加强对执行制度的监督检查及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切实达到用制度管人的目的。同时,要形成一种讲求实际,办事严谨扎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要简化办事审批程序,反对办事虚夸漂浮、搞花架子和拖拉的作风。
3、树立廉洁奉公的正气。讲廉洁,就是要求财政干部时时刻刻在头脑中绷紧为政清廉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淡化权力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不以权谋私。讲奉公,就是要爱岗敬业,多讲工作,少讲玩乐,多讲奉献,少讲报酬,多点辛劳,少点懒惰,要争做勤奋工作的先进,争做执行工作纪律的模范。
三、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努力为人民理财
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政府机关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职能部门。所以我们的财政工作必须围绕着“人民利益”来开展。当前,财政干部为人民理财,主要应抓好三件事。
1、抓好社会保障与医疗体制改革。当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十分困难,有些企业离退休养老金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得不到落实,这些问题亟待政府解决。财政部门一定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健全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安排好下岗职工的安置费,建立健全事权清晰、责任明确、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2、有步骤地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不但能合理地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带动基层政权职能的转变,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对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财政干部一定要站在代表人民利益的高度,积极参与到农村税费改革中去。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规范农业税收征管行为,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抓好财政扶贫,为群众多办实事。对贫困落后地区来说,加大财政扶贫力度,使这些地区的人民早日摆脱贫困,是政府的重要的、急迫的任务,也是财政部门应担负起的重要职责。贫困老区财政资金紧缺,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财政干部在安排支农与扶贫资金上应认真思考的问题。财政工作不应该停留在资金的分配上,更多的要对扶贫资金使用进行跟踪问效,对扶贫资金的立项进行调研论证。要从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把财政扶贫与农民减负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与科技兴农结合起来,切实扶持农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作者系江西省赣州市财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