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李万茂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
[大]
[中]
[小]
摘要:
观察近年宏观调控政策,利用投资调控经济增长的政策占了绝大多数,而利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除了给离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机关干部涨工资外,其他措施很少。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钱,而是因为钱在消费者手中,政府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或干预能力有限。政府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两种办法可以有所作为,一是通过财政直接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可以像增加投资一样的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可在形成消费者收入的源头上,通过改革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实现收入的再分配,最终通过消费者自发的消费行为,达到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就是要在坚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进行调整,以满足促进增长的需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大体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机制:即城乡收入分配、垄断分配、财政分配、国家有关政策形成的分配、灰色经济形成的分配等,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一)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农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农民收入过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还具有巨大...
观察近年宏观调控政策,利用投资调控经济增长的政策占了绝大多数,而利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除了给离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机关干部涨工资外,其他措施很少。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钱,而是因为钱在消费者手中,政府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或干预能力有限。政府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两种办法可以有所作为,一是通过财政直接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可以像增加投资一样的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可在形成消费者收入的源头上,通过改革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实现收入的再分配,最终通过消费者自发的消费行为,达到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就是要在坚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进行调整,以满足促进增长的需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大体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机制:即城乡收入分配、垄断分配、财政分配、国家有关政策形成的分配、灰色经济形成的分配等,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一)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农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农民收入过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还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最关键性因素。可以说,解决好了农民增收的问题,就基本解决好了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形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内因来看,是现行乡村体制形成的必然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设置乡级财政,乡级财政自立,改原来的全额拨款制度为部分人员的部分拨款;自立后乡级增加了大量管理人员,增加人员的费用上面没有来源,也就只好通过乡统筹转移到农民身上,于是就有了乡统筹。二是民办教师改公办后设立的教育费附加。改革前乡村的大量民办教师,是通过在生产队计工分取酬,没有直接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指现金),改革开放后,经过较长时间的改革,一部分民办教师经过培训考核转成了公办教师,这些教师的工资,与乡干部一样,也只有部分拨款,大头来源于乡统筹,由乡财政解决。据了解,这部分费用占到乡统筹的一半,成了农民负担的第一大因素。三是在农民中,建立了一个特殊拿工资阶层,设立了铁饭碗。改革前,大队和生产队干部都是义务的,与社员同工同酬,没有额外收入,改革后,设立了一个拿工资阶层,主要是村组现职干部和退下来的村级干部。一般一个村有10人左右拿工资,多少不一,发达地区一人一年拿1万多,中部地区5000左右,少的也有1000多。由于部分农民干部也端上了铁饭碗,又给农民增加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的负担。除此之外,农民还存在较大的债务负担问题,据了解,有的地方的债务负担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乡镇、村组、农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负担,债务负担主要是因为前述三个负担太重长期积累造成的。
从外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较少,国家财政支出中农民能直接得到的好处少;二是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城市化的自然进程,加大了农民进城、农村城市化的成本,形成了世界上特有的城乡经济相对分离二元经济现象;三是城市在招工时存在歧视农民现象,农民进城打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交纳各种费用。
总之,由于农村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农民收入提高的体制制约,造成了城乡差距扩大的局面。
(二)不公平竞争环境,形成不公平收入分配机制。在当前中国经济中存在种种不公平竞争环境,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不公平的收入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经济特区、各类开发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与普通地区的不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由于这些特别区域、特殊企业享有特殊政策,使得它们就有了比普通地区或企业更多的条件发给职工较多收入(如这些地区或企业比别的地方或企业的税率要低,获取公共服务的各种收费少,成本相对较低),这就是当前我国经济中不公平收入形成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垄断形成的不公平收入分配机制。目前我国行业垄断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主要的垄断行业包括石油生产、石油化工、烟草、黄金、进出口贸易、邮电通讯、航空运输、金融、保险、电力生产供应、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医疗、铁路、城市供水、供热、供气等。这些行业由于缺乏竞争,一般服务定价都比较高,使得它们的平均利润大大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因此造成社会财富高度向这些行业集中,这些行业的工资平均水平大大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因此,垄断也就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的不公平收入分配形成机制。
(四)财政分配形成的收入分配不公。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而且,确实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有些致富并非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前面第二点讲的是财政上间接的支持,是通过财政少收实现的支持。还有一类是国家财政的直接支持,如在一些地区实施的较长时间的财政包干政策,使这些地区承担较别的地区低得多的财政负担,因而财政直接肩负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职能。1993年实行税改后,财政上仍然还有类似的优惠,如对某些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对其的返还甚至比其对中央财政的贡献还大。正是有这种支持,使一部分地区实现了更快富裕,而这也形成了个人收入分配在地区间的不公。
(五)灰色经济分配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灰色经济一度曾经很猖獗,如在1999年打击走私时,一年之间增加了近千亿的关税,而以前的总关税也不超过1千亿元。这是否意味着以前存在这么严重的偷税漏税呢?若是的话,可见其规模之惊人,当然致富的只是极少数人。还有目前还存在的地下烟厂、地下光盘生产线、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产品制造、盗版书籍等,用很少的投入,实现暴利,也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也是不公平收入分配机制的一部分。
(六)东中西部地区差异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历史、地理、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这是造成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历史上东部地区富裕,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地理上东部地区多平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西部地区多山地,又缺水;文化上西部地区也较东部地区落后,多种不利条件是形成地区间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原因。
经过20年改革形成的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体系,存在着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弱点。据国家统计局的现有资料测算,反映收入分配差距大小的基尼系数为0.397,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说明收入分配体系有必要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根据现有分配体系形成过程来看,也有必要进行新的调整,如前所述的那些人为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在政策开始形成的那个时候可能是合理的,符合当时的情况,但经过20年的发展,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到现在这种程度时,就显得不合时宜了,需要用新的政策取而代之,要通过改革重组收入分配体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重组收入分配体系。
(一)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强化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
“十五”时期这两个比重分别要达到20%和60%。目前,我国财政属于吃饭财政,财政的力量很有限,主要原因是我国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目前仅占14%多一点。而一些发达国家仅中央财政占其GDP的比重就远高于这一比例,如美国20%,日本21%,德国30%,法国、意大利近40%,这些国家中央财政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而我国中央财政的调节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增加税源和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二)打破垄断坚冰。目的是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和高额利润适当缩减,打破现在社会财富向这些行业集中的现象,一方面减少消费者消费垄断行业服务的支出,另一方面增加国家财政的收入。为此笔者有以下几项建议:
1、通过法律,确立政府和消费者参与垄断行业服务价格制定的法律地位,使垄断行业价格既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扩大垄断行业服务的消费,实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赢,而不是目前的单方面确定价格,单赢的局面。
2、对垄断行业实现的超额利润,国家财政要通过国有资产收益权参与分配,加大财政的调节能力。因为垄断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因此国家有权分享其利润。建议垄断行业超额利润2/3可用于本行业发展,1/3上交国家财政,用于社会发展。
3、加强垄断行业竞争力度,扩大行业准入程度。
4、加强垄断行业的审计,规范垄断行业核算体系,严防垄断行业出现加大成本,损公肥私,转移、浪费国家资财的现象。因为垄断行业均为国有,加强这方面的监管非常有必要。
(三)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整顿经济秩序。由于国家宏观管理职能不到位,使某些领域经济秩序混乱,造成巨额税收流失。因此,有必要建立针对不同领域的专门执法队伍,整顿经济秩序,以加强征管力度。
1、继续加大关税征管力度,打击走私、贩私。1999年国家建立一支税警队伍,增加了1千亿元的关税收入,充分体现了加强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巨大作用。这支队伍花费不过10多亿元,而创造的是其100倍。
2、建立专门打击出口骗税的队伍,增加财政收入。据外贸部门估计,2000年的骗税损失在300亿元以上,国家也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但往往是短期行为,必须有长期的打算,如果一年少损失200亿元也是不小的成就,它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省一年的财政收入。
3、打击制、售、使用假发票,维护经济秩序。假发票泛滥,扰乱了经济秩序,给国家财政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应建立专门队伍,打击制、售、使用假发票现象,此举可大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调整并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前述不公平竞争环境,不公平财政政策,大多是对发达地区有利的,对外资企业有利的,这些政策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也确实让一些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然而这种政策长期执行不变,就失之偏颇了。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为适应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需要,应把原来对东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即实行新的非均衡经济政策,等到在东西部地区实现均衡发展后,最终取消这些政策。
(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为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建议国家在确定发展政策时,高度重视中国国情,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就业,为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作贡献。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