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社保有我
山西省财政厅|祁进
一天上午,领导安排95后小成到单位一楼的档案室查找资料。0201号档案盒里放着的是一本发文簿,边缘处已经残缺不全,封皮上手写的字迹也模糊不清,倒是曾经翻查使用产生的皱褶透过油污看得格外真切。“1995年3月20日启用社保处”封皮右下角的字迹表明了发文簿的“身份”。档案室的老师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时,小成悄声在老师边上耳语了一句:“真的吗?这真的是社保处29年前的发文簿原版吗?”“喏,你瞧,都是手写的呢。你们处1995年成立,那年一共发了138个文件!”《关于转发刘部长和杜司长讲话的通知》(晋财社字1号),是山西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成立后发的第一个文件,发文日期是1995年3月2日。“1995年3月!我才刚出生!这本本居然和我同岁!”2024年3月上午,29岁的那个它和29岁的这个她,在春风拂面、草长莺飞的春天相遇了。跟随着一本本档案,那些年那些片段铺展开来……
1995年4月25日,50后老史处长在刚刚收到的《关于财政部门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字〔1995〕18号)的文件边缘处签下:“请安、李处长阅,二组在处务会上学习一次,并提出意见转发各地执行。”这是山西财政与企业养老保险初识的一年。
2002年10月,60后小康收到了《劳社部 财政部关于山西省2002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复函》,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拿着文件一路小跑去跟领导汇报:“处长,快看!快看!部里批了!人均涨31块,从今年7月1日起执行!”这是山西企业退休人员第一次调整待遇的一年。
2009年,80后小张已记不清为申报争取新农保的国家级试点县开了多少次会了。经过几个月的等待,终于,国务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山西省15个县列入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岚县作为试点县,在县级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65万元安排了专项补贴。这是山西财政发出第一批新农保养老金的一年。
2015年10月,山西省政府印发《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90后小饶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刚大学毕业来机关工作一年,就能跟着师傅们一起经历这么大的改革,多少次的校稿、征求意见和资金测算,掐着手指算算,自己就属于改革后的“新人”,就要享受新办法,而自己居然是这新办法制定的参与者、讨论者!“噢!原来在财政、在社保,我们每一天都在做着这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一想到这些,价值感瞬间“爆棚”。这是山西财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建立的一年。
这些时光的零散碎片,拼出了过去29年的全景,构成了财政社保人的共同记忆,书写着时代的一撇一捺,50后老史、60后小康、80后小张、90后小饶和95后小成,他们在不同的年代与财政社保相遇,参与了山西省每一项养老保险改革任务的研究、制定;见证了山西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完善;更享受到了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荣誉感。
就这样经年累月、薪火相传、一步一脚印地走到了山西财政社保的而立之年。从山西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1995年3月2日印发的第一份文件至今,整整29年。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9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62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90万人。
三十而立,社保有我。有我在文件上留下的清秀字迹,有我在办公楼里奔走的足迹,有我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的讨论事项,也有我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上留下的承办意见。回首过去,我看到的不仅是一沓沓厚厚的文件,还看到了开心地跳着广场舞的退休工人、看到了领到养老金喜笑颜开的农民,就是他们满足的笑容穿过岁月的光阴才成就了我们闪闪发亮的人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这是被所有财政社保人写入基因里的准则,带领我们在时间坐标里镌刻出了奋斗的足迹,未来也将指引我们向更加伟大的目标坚定迈进!
责任编辑 陆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