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西兴国:念好绩效“四字诀” 打好财政“精算盘”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财政局|李甘顺
江西兴国县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为统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做到“预”为先、“聚”为要、“准”为本、“责”为基,探索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显著提升。
“预”为先,在深化改革中提升预算科学性。一是破立并举,精细化推进零基预算。打破“基数+增长”固化格局,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重塑“二上二下”预算编制流程,实施预算项目库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动态问效,过程化监督预算执行。常态化实施预算绩效执行进度、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实行预算资金“快支快付”,做到资金指标3日内下达、国库集中支付1日内核拨、专户拨款2日内办结。三是规范透明,常态化实施预决算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深化预决算公开“两个挂钩”约束机制,将预算公开与部门单位公用经费预算总指标的下达挂钩、将决算公开与部门单位经费支付挂钩,强化了预决算公开的约束力。
“聚”为要,在挖潜增收中增强财政持续性。一是拓宽“聚财之道”。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的...
江西兴国:念好绩效“四字诀” 打好财政“精算盘”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财政局|李甘顺
江西兴国县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为统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做到“预”为先、“聚”为要、“准”为本、“责”为基,探索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显著提升。
“预”为先,在深化改革中提升预算科学性。一是破立并举,精细化推进零基预算。打破“基数+增长”固化格局,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重塑“二上二下”预算编制流程,实施预算项目库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动态问效,过程化监督预算执行。常态化实施预算绩效执行进度、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实行预算资金“快支快付”,做到资金指标3日内下达、国库集中支付1日内核拨、专户拨款2日内办结。三是规范透明,常态化实施预决算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深化预决算公开“两个挂钩”约束机制,将预算公开与部门单位公用经费预算总指标的下达挂钩、将决算公开与部门单位经费支付挂钩,强化了预决算公开的约束力。
“聚”为要,在挖潜增收中增强财政持续性。一是拓宽“聚财之道”。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的基础上,抓实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税收管理,完善出台建筑石料等行业税收管理办法,依法征收、颗粒归仓。二是盘活“沉淀之资”。按季清理收回财政存量资金,将项目支出使用年限由两年缩短为一年,对年末财政结余结转资金规模占其当年部门决算支出比重超过全县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的部门单位,在正常清理收回存量资金的基础上,再按10%比例压减下年业务经费。三是把控“用财之度”。坚决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债务限额、控制债务规模,将债务偿还纳入预算管理,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准”为本,在优化结构中提高支出精准性。一是聚焦“三保”兜底线。全力兜牢“三保”底线,2022年全县一般性支出达7.98亿元,同比下降10%,“三保”支出为34.5亿元,占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68亿元的62%。二是聚焦项目强基础。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集中资金保障具有乘数效应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支出,适当提高债券资金使用集中度。三是聚焦产业蓄后劲。主攻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和新能源新材料首位产业发展。全年减税退税降费2.48亿元,兑现惠企资金2.39亿元,“六个通”撬动银行贷款8.32亿元,减房租、补电价、促消费1650万元。
“责”为基,在创新机制中保障资金效益性。一是健全绩效管理责任约束机制,压实领导之责。压实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财政资金绩效“第一责任人”责任,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责任追究制,织牢资金绩效责任网。二是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压实监督之责。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财政管理绩效评价,2022年共完成16个部门、12个重大项目、3个PPP项目、22家企业招商补贴绩效评价,倒逼部门“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健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压实部门之责。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和项目申报相挂钩,并将绩效管理水平纳入部门单位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编制预算时,取消安排财政评价结果为差的部门预算项目,按20%比例扣减财政评价结果差的财政专项资金。
责任编辑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