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聚力支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菏泽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新宇
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山东菏泽,是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考察,对菏泽提出“后来居上”的殷切期望,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近年来,菏泽在“护河追梦”之旅中抢抓机遇,奋楫争先,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菏泽市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锚定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效推进政策落实,努力实现以黄河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生态城市的绿色名片
菏泽生态快速“蝶变”,财政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菏泽财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支出重点,强化财政资源统筹。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节能环保资金69.4亿元,其中,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6亿元,支持大气污染治理、流域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随着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22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49微克/立方米,低于目标任务1微克/立方米;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城区水体质量逐年改善;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人们翘首期待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再次呈现,菏泽“花城、水邑、林海”的名片,正在被擦得越来越亮。
财源培育突破战:支柱产业的崛起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菏泽考察时强调,工业是菏泽需要加强的方面。多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体系和竞争优势”的要求,树立“以财源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力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引领菏泽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菏泽财政立足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综合运用减税降费、财政奖补、产业基金、股权改革等方式,全力支持菏泽产业快速崛起。2022年,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117.3亿元,累计惠及市场主体48.6万户次,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生物医药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核心产业之一。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财政统筹各类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2020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1亿元,支持现代医药港发展。同时,将现代医药港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产业园、鄄城生物医药绿色智能产业园、现代智能医药物联园、现代医药港人才培养及实训基地等4个重点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一港四园”格局。截至目前,现代医药港已签约主导产业项目40余个,合同总投资130亿元。
牡丹是菏泽的代名词,菏泽牡丹拥有1500多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菏泽时深刻指出,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菏泽财政围绕牡丹特色产业发展部署,为牡丹特色产业发展“扬帆助力”。每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设立牡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牡丹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牡丹主题推介活动、文创产品开发及文艺作品创作。2022年,《花开盛世》纪录片在央视首播,展现了菏泽牡丹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如今,菏泽已成为全国最大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牡丹深加工产品已发展到11大类260余个品种,延伸到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等九大领域,形成了全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链条,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籽油获批国家新资源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牡丹特色产业集群首次入选山东省“雁阵型”产业集群……菏泽的牡丹产业正向着“龙头带动、品牌引领、文化赋能”的方向转型升级,牡丹花成了菏泽名副其实的“富民花”。
城市功能提升战:棚改大区的明媚新颜
2013—2014年,菏泽抢抓机遇,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菏泽百万棚户区居民生存环境。菏泽财政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大力争取棚改授信,为全市棚改工作注入源头活水。2014年以来,共获得棚改融资授信400多亿元,支持实施棚改项目320个,开工及货币化安置41.3万套,棚改规模位居全省首位。
通过棚户区改造,菏泽90多万居民搬出棚户区;60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50余条断头路打通,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与此同时,民生短板也加快补齐,新增集中供暖1167万平方米,规划新建医院12座、设置床位1万余张,新建学校81所、可容纳学生28万人,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滩区迁建攻坚战:让黄河滩区群众安居乐业
“黄河一发水,心里惊慌慌。”曾经,住在黄河岸边的群众每到雨季都会因为河水泛滥饱受惊吓和损失,不少人一辈子要重盖四五次房子,别说致富,安居都是个梦。为了支持菏泽黄河滩区迁建,菏泽财政围绕国家支持重点和方向,从支持内容、资金比例、安排程序、使用管理等方面认真研究,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同时,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制定并督促执行《菏泽市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2017年以来,累计筹集资金44.5亿元,有力保障了滩区迁建工程顺利推进。2021年5月,菏泽14.6万滩区群众全部搬入新居。新建成的村台社区,以省级美丽宜居村庄标准建设,一村一品、一台一韵。同时,党群服务中心、学校、超市、卫生室等配套完善,绿化、硬化、亮化、美化一应俱全,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滩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型小城镇融合发展,让滩区群众不仅能安居还能乐业,让黄河滩真正变成滩区群众的“幸福滩”。
责任编辑 刘慧娴

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村村台社区新貌。申广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