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作者:本刊记者|李艳芝 特约通讯员|孔德馨 徐冠男
[大]
[中]
[小]
摘要:
守好黄河文化根脉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本刊记者|李艳芝 特约通讯员|孔德馨 徐冠男
黄河文化的博大内涵和独特气质塑造了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图谱,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九曲黄河山东入海,水润齐鲁千里风情。“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探索黄河文化‘两创’新路径,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山东作为经济文化大省责无旁贷,这也是财政部门支持保障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峰介绍说。山东各级财政建立健全黄河文化投入机制,突出遗产保护守好黄河文化根脉,在保护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中展现财政担当。
蓝天白云映古城。洪亚彬 摄
守好黄河文化根脉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本刊记者|李艳芝 特约通讯员|孔德馨 徐冠男
黄河文化的博大内涵和独特气质塑造了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图谱,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九曲黄河山东入海,水润齐鲁千里风情。“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探索黄河文化‘两创’新路径,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山东作为经济文化大省责无旁贷,这也是财政部门支持保障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峰介绍说。山东各级财政建立健全黄河文化投入机制,突出遗产保护守好黄河文化根脉,在保护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中展现财政担当。
蓝天白云映古城。洪亚彬 摄
628公里,是黄河在山东的流经长度。628公里的河道两岸,黄河文化遗产如一座座丰碑,记载着沿黄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历史。据统计,目前山东黄河流域共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18个,A级旅游景区622处。
“自中央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以来,我们坚持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财政资金保障的优先选项,在系统保护、科学保护上下功夫、求实效。”李峰介绍,2022年,省级财政下达资金6.64亿元,加大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统筹安排资金2000万元,组织举办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活动,加强沿黄9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营造热爱非遗、关注非遗、参与非遗的社会氛围。
山东梆子《梦圆黄河滩》剧照。刘雪敬 摄
齐长城(锦阳关段)。济南市财政局供图
在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古老的文化遗产在这里竞相生辉。从牡丹传说、尧的传说、庄子传说到商羊舞、三皇舞、大洪拳、水浒拳,从曹县柳编、鲁锦到山东琴书、鲁西南鼓吹乐……黄河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分别有32项、112项、345项,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市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推动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运河文化融合发展,书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曲阜儒家文化代表性建筑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省第一批创建名单,金乡鱼山堌堆、嘉祥武氏墓群纳入省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一个个重点文化保护项目的落地,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2022年,济宁市统筹安排文物保护资金9917万元,为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在泰安,大汶河、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支流,以其两岸庞大的人伦源脉、历史文脉、经济动脉、社会命脉和生态水脉,孕育了众多文化名胜和文化习俗,成为中华文明中一个独特的带状社会文化体系。泰安市财政局为做好黄河文化保护文章,落实文物保护经费1.2亿元,推进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27项,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83项,泰山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第一批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为推动根植于泉城大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利用中弘扬,济南市制定实施《济南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快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财政投入2000余万元,支持对齐长城重要点段加强修缮保护及展示。
位于黄河北岸的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是一座拥有600年历史的古村落。经过改造升级,摇身变为“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全长5公里,吸引众多非遗传承人沿街落户,黄河号子、老扬琴、南岭豆腐、北岭丸子等一度面临失传的传统文化技艺在此焕发新生。据介绍,景区采用“国有公司+非遗项目经营主体+农村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定期开展非遗大集,既有文化看点,又有经济卖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泺口浮桥及津浦路铁桥。济南市财政局供图
今年凭着“灵魂三件套”——烤炉、小饼和蘸料,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这背后是淄博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围绕“文化铸魂、项目为王、节庆造势”统筹谋划、借势出招,财金融合“添柴加薪”,通过各种创新举措持续放大流量效应,强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2022年8月起,淄博市财政局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推出“齐惠商户贷”,创新采用“保险或担保增信+银行放贷”的多业态联动服务模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增信服务,市财政局为借款人提供担保费或保费全额补贴。
德州市财政局助力深挖黄河文化内涵,开发黑陶、剪纸、红绿彩等非遗项目和文创产品,打造董子书院、黑陶产业园等黄河文化教育基地和文创产业园区,举行黄河民俗表演、黄河物产展销、黄河民歌演唱等活动,让黄河特色文化创意走向全国。
在中国阿胶之乡聊城东阿,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阿胶与文旅结合催生出新“滋味”。东阿深入发掘黄河历史、文化、生态等多种元素,通过创新业态、完善设施、提升服务等方式,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阿胶世界体验工厂是国内第一家集工业旅游和养生体验于一体的阿胶主题旅游景区,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学、思、健”于一体的一站式、沉浸式旅游服务体系。除了讲好阿胶故事,聊城还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聊城杂技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2年,聊城市财政局拨付资金200万元用于创排杂技剧《强渡黄河》,生动再现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英勇事迹,激发了传统文化行业的新活力。
在滨州,一座气势恢宏的黄河楼拔地而起,成为滨州乃至黄河三角洲的文化地标性建筑。滨州市财政局持续加大黄河文化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充分挖掘滨州黄河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据了解,自2021年4月对外免费开放以来,滨州黄河楼已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78场,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成功举办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签约文旅项目13个,金额85.9亿元,沿黄9个省区、100余家文旅企业联合发布《黄河流域景区发展滨州宣言》,擦亮了“到滨州必看黄河,看黄河必到滨州”金字招牌。
在黄河入海口东营,作为黄河文化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集黄河文化于大成的黄河大集于4月17日隆重开集,慕名而来的“赶集人”摩肩接踵,品美食、买手造、看展演、逛美景……透过大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人们还能触摸到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走遍黄河上下,但是来到黄河文化论坛,来到串起沿黄省(区)的黄河大集,人们可以从手造、美食的细节中去亲近这条河,亲近这片土地。”一位“赶集人”由衷感叹。
山东正以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为轴,串联起沿黄各市县的文旅资源,使“沿着黄河遇见海”成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新名片。
聊城金堤河风光。谢彦国 摄
济南建邦黄河大桥。济南市财政局供图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