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重要文选 > 2009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把握规律 坚定信心 不断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

时间:2020-10-21 来源:中国财政2009.01半月刊总第534期
作者:本刊记者

2008年12月26日,财政部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谢旭人发表讲话,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系统总结了30年来财政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廖晓军主持了会议。

谢旭人在讲话中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伟大意义,深刻总结了3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谢旭人表示,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财政改革在改革开放30年中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经过30年的锐意改革,国家财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持续推进财政改革,建立完善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展步伐加快,财政收入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我国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1322亿元,30年间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14.1%。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支出规模从1978年的112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9781亿元,30年间增长了43倍,年均增长14%。在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同时,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增强的需要,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投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投入,着力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三是财税体制不断健全。30年来,通过稳步推进并不断完善税制、税费制度等改革,构建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合,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制度,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政统一、结构优化、公平合理、调控有力的财政收入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强化了税收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通过实施财政体制改革,初步构建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税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框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不断推进各项财税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已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四是财政宏观调控不断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导向的变化,财政宏观调控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改变,实现了由被动调控向主动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由单一手段调控向综合运用工具调控的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不同经济运行形态需要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财政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五是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30年来。财政部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加强财政管理,财政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切实加强财务会计、审计等基础建设,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稳步推进“金财工程”建设,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六是财经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财政对外开放日趋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财经事务中的话语权明显增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有关机构的合作也取得重要成果。

谢旭人说,回顾30年的财政改革历程,我们在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首先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0年来,中国财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理财观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公共财政体系。其次是坚持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财政改革与发展实践,把握正确的方向,是财政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的政治保证。三是坚持服务大局、促进发展。财政要从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发挥财政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和实施监督管理等重要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财政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相统一。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坚持财政改革与其他改革协调配套,坚持借鉴国外经验与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有机结合,坚持财政改革与财政管理和财政发展的有机结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推进双边、多边财经交流与合作。六是坚持创新理论、推动实践。要坚持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为财政实践服务的原则,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科学借鉴、勇于创新,潜心钻研的科研作风,坚持不懈地推进财政理论创新,加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体系,更好地推动财政工作实践。

谢旭人强调,财政部门纪念改革开放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一是着力健全协调配合的财政政策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经济运行的发展变化趋势,把握财政政策取向和力度,健全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的工作机制。当前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着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四是着力推进税制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适应公共财政要求,完善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体系。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税收政策体系,优化税制结构。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五是着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全面实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六是着力加强财经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财政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增强我国在国际财经事务中的话语权。强化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务实合作。七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财政工作组织保障。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为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曾担任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的离休干部李慧中,国库司司长詹静涛,金融司主任科员姜华东分别代表财政部老、中、青干部作了发言。在京财政部党组成员,财政部机关全体干部,事业单位处以上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等参加了大会。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